活着是什麼? 談《靈魂奇遇記》| 黃瑋妍醫生

精神科(醫生博客)

2,975

很珍惜可以再進戲院看電影,週日帶兒子看期待已久的《靈魂奇遇記》。這電影在世界受盡疫情帶來的無常之際出現,是一份大禮。談「靈魂」,目的不在於概念上的解釋或界定,而是要觀眾撫心自問「活着」是什麼。

要探討「活着」是什麼,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建議人正視死亡,與及對死亡的恐懼。當然,死亡本質代表生命的終結。但人必須真切面對「和所有生物一樣,我也在步向死亡」這個事實,才有機會活得精彩。影片開宗明義透過Joe的死亡,慈心地教我們怎樣活好。診所內,我遇見很多很多的情緒病患者,不論背景,他們的共通點,便是有一大堆unlived life,沒有/不懂好好活過的生命。而最常見,令人不能活得好的障礙,便是各式各樣的恐懼。

Monty Python系列電影——The Life of Brian》經典的最後一幕,向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幽了一默。畫面中主角Brian 和一眾夥伴被釕十字架,在生命的最後一刻,Brian 帶頭唱出主題曲〈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之後全體一起吹着口哨輕快合唱。當中主角道出荒誕的真理:「你有甚麼損失?你生來一無所有,現在只是回到最初。你損失了甚麼?沒有!(What have you got to lose? You come from nothing, you going back to nothing. What have you lost? Nothing!)」也提醒我們要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death.

《靈魂奇遇記》中的老靈魂22,也是因為恐懼,令它頑固地拒絕投入生命。它的恐懼,沒有受古今中外智者賢達的教悔而減少。唯一令它能相信自己值得有生命的,便是它親身經歷過的一個當下。令人感到活着真好,如火花般的一個當下。不少病人曾問我,接受心理治療,只是説說話,我的病便會好了麼?對啊,若果治療只流在概念、思維的㞓面,作用真的很有限,還不如看看自助書籍。但心理治瘵可貴之處,是它使人更有勇氣,在生活中能嘗試以一個更真實的自己,較不受恐懼的束縛的自己而活。不只是甪頭腦而活,而是用身體力行去經驗。「抑鬱」的相反詞不是「快樂」,而是有活着、being alive的感覺。

《靈魂奇遇記》(Soul) 劇照

在紛擾的生活當中,人的肉身可能會與靈魂失去連繫。影片提醒我們,身邊可能有些人,雖然外表離經叛道,令人難以明白。但正正就是他們,會把迷失的靈魂找回,把它還原至本來的可愛面貌,讓它重生。

  • 醫思直說丨關於「認知障礙」,你真的認識嗎?樂芷穎醫生告訴你需要知道的認知障礙5件事

  • 每個人,人生在世的目的也是個未知。在還有呼吸的日子,你仍可選擇以你獨一無二的身體、性格、強弱、喜惡、去尋找和構造你生存的目的。若你已清楚你的方向,請不要被恐懼拌腳。因為我們不像主角Joe 那般,有數次死而復生的機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像我一樣,希望看見Joe 去找他的Lisa 的畫面呢?

    影片放完,我感動得流涙。兒子捧着我的臉說:「你為什麼又在哭?我不喜歡你哭!你不是剛剛才在看到活着有多好嗎?」我破涕為笑。孩子不知道的是,人生經歷了這麼多年頭,仍然能對生命有感覺,不論甜酸苦辣,真的很不錯呢。

    Text by 黃瑋妍醫生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