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樣 │ 由西班牙分子遺傳學家Manel Esteller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無血緣關係的兩位外貌相似人士具有相似的基因型,而相似的基因不單會令兩個陌生人的外貌相似,甚至可影響其共同的行為和習慣。
撰文:Yuuki@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Zoia Kostina@Shutterstock、Zephyr_p@Shutterstock、metamorworks@Shutterstock │ 資料來源:西班牙分子遺傳學家Manel Esteller博士所領導研究團隊
撞樣 │ 世上真的存在另一個自己?西班牙研究:「陌生人雙胞胎」基因具高度關聯性。
由Josep Carreras白血病研究所所長(IJC)、加泰羅尼亞高級研究所(ICREA)研究教授及巴塞羅那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西班牙分子遺傳學家Manel Esteller博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於科學期刊《細胞報導(Cell Reports)》發表一項研究,指出無血緣關係的外貌極其相似人士具有相似的基因型(genotype),但於表觀遺傳學及微生物體學上則非一致。研究人員指,此項發現不單能提供臉部、身體及性格特徵相關的基因集(genetic setting)線索,亦可為界定人類的本質有多少為先天遺傳或後天影響劃下基礎。
以不同「陌生雙生兒」樣本作基因及生物檢測和生活調查
Esteller博士在法籍加拿大攝影師Francois Brunelle的作品中,徵用了32組陌生雙生兒的照片,這位攝影師自1999年便開始募集容貌相似卻毫不相關、甚至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讓他們打扮出同樣的造型,進行彷家族照的黑白人像攝影。研究人員向所擷取的照片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臉部辨識演算法(facial recognition algorithms),以確定對相似度的客觀測量。參與者亦提供出唾液DNA樣本用於多組學整合分析(multiomics analysis),並完成了全面的生理特徵及生活方式問卷調查,以供研究基因組學(genomics)、表觀遺傳學(epigenomics)以及微生物體學(microbiomics)對於長相相似的影響。
研究發現「陌生雙生兒」擁有相似基因型
結果發現,容貌相似的人擁有相似的基因型,但於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的過程上及微生物體特徵(microbiome landscape)中則存在差異:在16對陌生雙生兒中,超過一半的參加者被臉部辨識演算判斷為同一種長相,意味著可被電腦判定為同一個人;而此9並因於基因分析中被檢測出擁有19,277共同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而被歸納成同一類。研究更發現,陌生雙生兒的生理特徵如身高、體重,以及行為特質如教育及是否吸煙等,皆表現相似,結果表明,相似的基因不單止令兩個陌生人的外貌相似,更會影響其出現共同的行為和習慣。
望為未來鑒證醫學以DNA重組罪犯臉部提供基礎
Esteller博士指出,研究對於可能影響人臉構造的分子特徵提出獨特的見解,他們認為這些決定因子的相聯性,對於構成人類的生理及行為屬性有著重大影響。雖然因研究存在著不少局限性,如研究樣本的數量、材料只使用2D黑白圖像、及大多參與者均為歐洲人。但團隊希望此等發現可為未來於生物醫學(biomedicine)、進化(evolution)及鑒證技術(forensics)等各個領域方面提供應用的分子基礎,例如,以DNA重組罪犯臉部特徵、或以照片找尋該名人士所屬基因組的線索等,以望終有一日達至能以多組學整合分析預測人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