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 │ 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都英次郎副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8日於科學研究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一項研究,指其團隊成功從腫瘤組織中分離出多種具有強效抗腫瘤活性的非致病細菌,目前正與日本國內製藥企業進行進一步聯合研究,望能以是次所發現的細菌研發出新癌症治療方法。
撰文:Yuuki@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Ground Picture@Shutterstock、funnyangel@Shutterstock、Lightspring@Shutterstock、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研究團隊 │ 資料來源:《Advanced Science》
癌症治療 │ 日本研究:成功從腫瘤分離出多種抗癌細菌,對不同癌症類型表現抗腫瘤活性作用。
癌症腫瘤內的微環境,尤其是其缺氧水平,使其對於多種傳統療法有著一定程度的抵抗性。近年來,科學家開始研究溶瘤細菌療法等抗癌免疫治療,利用病毒和細菌選擇性地破壞癌細胞。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IST)生物科技範疇副教授都英次郎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從小鼠大腸腫瘤組織中分離出多種具有強效抗腫瘤活性的非致病細菌,並將其命名為A-gyo、UN-gyo、AUN。這些非致病菌具有生物相容性,並表現出強大的免疫抗癌作用。
研究人員目前正與日本國內製藥企業進行聯合研究,以確保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望能以是次所發現的細菌研發出新癌症治療方法,目標於5到10年內實現在臨床上實際應用。團隊已將研究結果於日本時間5月8日發表在科學研究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研究目的及方法
研究團隊指出,傳統癌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抗癌藥物和放射性治療3種,但即使免疫細胞療法等技術不斷地發展、進步,其副作用以及治療的有效性依然難以突破。在歐美地區,利用腫瘤內存在的細菌以進行癌症治療的研究已進展至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然而,因著腫瘤內部的缺氧環境,令化療藥物及免疫細胞均難以進入,要讓細菌在其中積累、生長和增殖仍是目前眾多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般的癌細菌療法會使用基因重組菌株,如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等,利用基因工程對微生物進行操作和修飾,以表現出抗癌活性,但對於這些細菌或可能在體內再次變得有毒的風險卻亦是憂慮的一大因素。研究人員指出,近年的研究發現,每種腫瘤組織內均存在著自己的細菌群,更已指出瘤內微生物群是輔助或抑制抗癌藥物的因素,卻至目前還沒有研究直接從腫瘤中提取細菌,並將細菌本身用作癌症的治療劑。
在是次研究中,團隊成功從小鼠體內的結腸癌腫瘤組織中,分離並鑑定了3種主要類型的細菌,包括奇異變形桿菌(Proteus mirabilis)和光合沼澤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研究人員分別將其命名為A-gyo及UN-gyo,以及由兩者所組成的複合細菌,並命名為AUN。研究團隊將這些細菌,以尾靜脈注射到已將大腸癌皮下移植的患癌模型小鼠中。結果發現,細菌可在缺氧的腫瘤環境中選擇性地聚集、生長和增殖,更表現出高抗腫瘤作用。
研究發現細菌表現出強烈抗腫瘤活性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將AUN以單劑量給予,還是透過A-gyo與UN-gyo的共同作用,皆可有效激活具細胞毒性的免疫細胞,並對於大腸癌、肉瘤,即骨骼和軟組織所形成的惡性腫瘤、轉移性肺癌和耐藥性乳腺癌等多種癌症類型表現出強大的抗腫瘤活性作用。其強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會觸發免疫系統殺死腫瘤細胞,並顯著延長免疫細胞的生存期,保留有效的免疫記憶。
另外,研究人員亦發現,AUN在近紅外光照射下,可讓目標腫瘤表現出強烈的熒光,而這種近紅外光對人體具有很高的滲透性,可幫助對於將腫瘤病變組織的精準成像辨識。此外,AUN亦通過對於小鼠的生物相容性試驗,包括血液學的檢測、組織學的檢測及細菌菌落測定等,證實其對活體組織的影響很小,具有生物相容性。
研究中,以溶瘤細菌治療過的腫瘤小鼠存活率顯著延長,團隊認為,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在細菌學和腫瘤微生物學等研究領域創造出新概念,並可使用是次發現的細菌以進行新癌症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目前研究人員正與日本國內製藥企業進行聯合研究,以確保產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並指出聯合研究正進展順利。望能以是次所發現的細菌研發出新癌症治療方法,目標於5到10年內實現在臨床上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