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病徵丨中大研究:「腸道微生態失衡」為柏金遜病先兆、發病20年前已出現便秘症狀!

健康生活

1,289

柏金遜病徵丨柏金遜為全球第二常見的腦神經系統退化疾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為柏金遜病非常早期的風險因素,可在發病前20年發現,能有助及早預防治療柏金遜病。

撰文:Hedy@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資料來源:Nature、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柏金遜病徵丨中大研究:「腸道微生態失衡」為柏金遜病先兆、發病20年前已出現便秘症狀!

「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又稱「發夢期夢遊」,為柏金遜病先兆期常見的病徵,大約在病發前10年可發現。RBD常見患者為40歲以上的男性,他們會發情境迫真的夢,並會做出與夢中一致的動作和言語,例如在床上拳打腳踢以及翻滾喊叫等,約有10至20%的患者睡眠時會出現暴力行為。同時他們的肌張力亦會在期間增加。

長期便秘為症狀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為柏金遜病非常早期的風險因素,甚至早於RBD症狀可在病發前20年出現,其症狀包括便秘、大便乾硬及排便費力等。中大醫學院精神科聯同不同學系以及德國卡塞爾Paracelsus-Elena醫院柏金遜和運動障礙中心,合共招募441人參與研究,包括健康人士、RBD患者的直系親屬、RBD患者和早期柏金遜病患者。結果發現RBD患者及其直系親屬的腸道,會出現與柏金遜病患者類似的腸道微生態失衡,他們腸道內促進健康的細菌減少,促進炎症及破壞腸道屏障功能的細菌卻增多。

柏金遜
腸道微生態失衡症狀包括便秘、大便乾硬、排便費力等

腸道細菌可影響腦部健康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黃蓓教授解釋:

  • 消委會嬰幼兒小食|消委會實測37款嬰幼兒小食,逾3成「高糖」!父母必知,子女食得健康3大零食貼士!

  • 「腸道細菌的改變可以影響腸道以至腦部健康,柏金遜病患者腸道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壞,導致微生物的某些代謝產物和促炎因子更容易進入腸道內的神經系統,觸發腸道神經系統乃至中樞神經系統內的突觸核蛋白沉積,繼而引發神經細胞死亡,反映腸道微生態失衡有機會是引致柏金遜病發病的關鍵因素。」

    柏金遜
    (左起)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客座助理教授劉亞平教授、系主任榮潤國教授,以及研究助理教授黃蓓教授。

    12個微生物標記物區分

    經過進一步分析,團隊更發現12個微生物標記物,可有效將RBD患者與健康人士區分。日後有望透過機器學習模型進行篩檢,以辨別特異性的腸道微生物特徵,找到患有RBD和處於柏金遜病先兆期的個案,能及早介入。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強調:

    「腸道微生態可以影響及支配各種生理情況,例如我們的睡眠、情緒、記憶力和認知能力等。今次跨學科研究進一步確定在柏金遜病發病、甚至是其先兆期的RBD出現前,患者經已有腸道微生態失衡。通過調整腸道微生物的方法,例如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有機會可及早干預、預防或治療柏金遜及其他腦退化疾病。 」

    預防腦退化方法

    本港現時約有12,000名柏金遜病患者,此症目前只能紓緩病徵,暫無根治的方法。但榮潤國教授建議想預防腦退化,應保持良好的腸道健康,並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多進食高纖食物。定期運動、充足睡眠以及保持樂觀的心情,多進行社交和腦力活動均可以幫助預防老退化!

    柏金遜
    良好飲食習慣可預防腦退化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