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治療丨港大研胃癌治療新方向 解構「化療耐藥性」和「腫瘤復發」機制

醫療頭條

333

胃癌治療丨長期服藥或會出現耐藥性,減低治療功效,在癌症治療中是一大挑戰與困境。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能通過核糖核酸(RNA)編輯控制脂質代謝,可以逆轉胃癌的化療耐藥性,並減少胃癌幹細胞的數量,有助患者免去非必要的化療!

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自然通訊期刊》│ 資料來源:《自然通訊期刊》

胃癌治療丨港大研胃癌治療新方向 解構「化療耐藥性」和「腫瘤復發」機制

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不再發揮應有的「殺菌」效果,甚至使藥物完全無效,從而在治療中造成困難,甚至使病情惡化或需加重用藥;另有機會把耐藥性遺傳給下一代。目前耐藥性是當今全球公共衞生,以至世界經濟的一大威脅。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顯示,脂質代謝基因的RNA編輯失調是引致胃癌化療耐藥性的一種新機制,有望改善現有的治療方案。

胃癌新療法

  • 治癌新希望|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Histotripsy 2.0」系統,助力中大無創治療肝癌!運抵香港90日,已成功為30名肝癌病患治療

  • 耐藥性是癌症治療的困境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表示,目前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並會採用化療藥物組合—5-氟尿嘧啶(5-FU)和順鉑(鉑類聯合化療),藉此提升手術成效,並盡量減少癌症的復發機會。然而,若癌細胞開始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最終會降低患者的長期臨床效益。為此,研究胃癌亞型的弱點,旨在因化療產生的耐藥性。

    胃癌新療法

    港大成功發現耐藥性及胃癌復發機制

    該研究通過源自腸道型胃癌患者的類器官,模擬對5-FU和順鉑(化療藥物組合)已產生耐藥性,同時結合多組學分析,並利用胃癌小鼠模型進行驗證。研究發現,由於干擾素及 JAK/STAT信號通路增強,使脂質代謝基因的RNA編輯失調,導致化療產生耐藥性以及增強胃癌細胞的幹性(自我更新、增殖及分化的能力)。

    「我們的研究發現,脂質代謝基因的 RNA編輯失調是引致胃癌化療耐藥性的一種新機制。」領導作者、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馬桂宜教授

    胃癌新療法
    導致化療產生耐藥性以及增強胃癌細胞的幹性

    抑制劑有助逆轉

    但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補充關鍵酶SCD1的抑制劑,可以同時逆轉化療耐藥性和胃癌細胞的幹性,為未來開發針對胃癌這種致命疾病的新療法奠定了基礎。此外,同時預料RNA編輯酶ADAR1表達和關鍵酶SCD1,可能是預測胃癌患者對化療反應的良好生物標記,或可讓患者免除非必要的化療,「讓他們接受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胃癌新療法

    香港四大癌症殺手 – 胃癌

    胃癌(Stomach Cancer)是香港常見的癌症,是癌症中的第四大殺手,每年新症接近一千宗。胃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患者年齡中位數約為71歲。而胃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導致延誤診治。預防胃癌主要從飲食著手,多吃新鮮蔬果,減少進食醃製類食品,若持續出現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徵狀,應特別留意。

    胃癌新療法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