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告別「遲發現」?港大嶄新科研突破:口腔細菌助早期識別自閉症,準確率達8成!

醫療科技

187

SEN|告別「遲發現」?港大嶄新科研突破:口腔細菌助早期識別自閉症,準確率達8成!香港大學(港大)牙醫學院近日公布一項劃時代的跨學科研究,為自閉症的早期篩查帶來重大突破。

撰文:CK@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香港大學牙醫學院、Shutterstock

SEN|告別「遲發現」?港大嶄新科研突破:口腔細菌助早期識別自閉症,準確率達8成!

研究團隊成功揭示口腔微生物與自閉症譜系障礙(自閉症)之間的密切關聯,並據此開發出一套準確率高達八成(81%)的預測模型,有望透過簡單的口腔取樣,及早識別出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已獲國際學術期刊《牙科雜誌》(Journal of Dentistry)正式刊登。

現行診斷困境:延誤與主觀性成早期介入絆腳石

自閉症是一種影響終身的神經發展障礙,其主要特徵包括社交溝通上的困難,以及行為和興趣的局限與重複性。根據教育局近年數據顯示,香港現時約每49名學童中便有1名患有自閉症,情況不容忽視。然而,現時自閉症兒童的確診年齡普遍較晚,通常在5歲左右才能確立診斷,部分症狀較輕微的個案甚至可能要等到其社交需求超出自身能力時才被察覺。更重要的是,現有的篩查工具主要依賴老師和照顧者的行為觀察,其準確性往往受到觀察者對自閉症的認識程度所影響。

科研另闢篩查新方向

近年來的研究指出,人體內的生物標記有潛力提供更為客觀的篩查方法,有助於彌補現有識別工具的不足,從而提高自閉症識別的準確性。這對於把握兒童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及時提供治療和支援至關重要。過往的研究亦發現,腸道和口腔內的微生物群與發炎反應、免疫系統失調以及「腦腸軸線」的異常存在密切聯繫,而這些問題可能與自閉症的發生發展有關。由於食物的消化過程始於口腔,因此,檢測口腔微生物或許能成為及早識別自閉症的新途徑。儘管科學界已普遍認同腸道微生物群與自閉症之間存在顯著關聯,但針對口腔微生物群與自閉症關係的深入研究仍有待加強。

  • 癌症疫苗|長江生命科技港研抗癌疫苗TROP2,動物實驗證效果出眾,帶來治癌新𥌓光!

  • 跨學科合作分析口腔細菌差異

    為此,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與心理學系攜手組成跨學科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口腔微生物在自閉症早期識別中的潛力。研究團隊仔細分析了25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以及30名年齡介乎3至6歲的發展正常兒童的口腔微生物樣本。透過嚴謹的科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組兒童的口腔細菌組成存在顯著差異。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發現,其中11種特定的細菌可能作為辨別自閉症的重要參考指標。

    口腔取樣展現早期篩查潛力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港大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套準確率達81%的自閉症預測模型。這意味著,未來有望在兒童進行定期牙科檢查時,透過簡單便捷的口腔取樣,根據模型的識別結果,及早將有需要的兒童轉介至專業機構接受進一步評估。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包括牙醫學院的姚嘉榕教授和Rory Munro Watt副教授,以及心理學系的沈嘉敏副教授和高級講師兼博士研究生鄧偉茵,牙醫侯卓峰亦參與其中。

    未來冀助更多病童及早介入

    研究團隊表示,是次研究為開發簡便、非入侵性的自閉症篩查工具奠定了重要的科學基礎,有望補充現有的識別方法。他們期望能夠擴大研究規模,收集更多不同背景兒童的口腔樣本,以進一步驗證和完善這項創新技術,最終為早期自閉症診斷提供一個客觀可靠的新選擇。研究團隊堅信,如果這項研究成果能夠成功應用於臨床實踐,將有助於自閉症兒童盡早獲得適切的治療,從而顯著改善他們的社交發展和整體生活質素。

    港大心理學系副教授沈嘉敏表示,這項跨學科的研究結合了牙醫學和心理學的專業知識,為自閉症的早期識別開創了新的可能性。她期望未來能與更多醫療機構合作,將這項技術轉化為實際的臨床應用,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和兒童。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