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悲歌|16個月大男嬰命喪親母之手!抑鬱主婦認誤殺,法庭驚揭「精神治療」無故中斷。

健康生活

223

母子悲歌|16個月大男嬰命喪親母之手!抑鬱主婦認誤殺,法庭驚揭「精神治療」無故中斷。一名年屆45歲的母親,被控於2022年5月在家中餵食16個月大兒子安眠藥後,再與其一同燒炭尋死,最終導致兒子不幸離世,自己則獲救。案件在高等法院審理期間,被告承認誤殺罪,法官在審閱精神科報告後,卻意外揭示被告在接受治療後,竟被安排離開治療中心。

編輯: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母子悲歌|16個月大男嬰命喪親母之手!抑鬱主婦認誤殺,法庭驚揭「精神治療」無故中斷。

從新婚到全職主婦的巨大壓力

45歲被告譚慧敏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她於2019年與許姓丈夫結為連理,並在兩年後,即2021年1月,誕下愛子。兒子出生後,一家三口於同年9月遷入元朗水邊圍邨的一個單位。然而這份新生命的喜悅,很快被現實的重擔所籠罩。據悉被告自誕下兒子後,隨即感到壓力極大。更令她憂心的是,兒子被診斷出有輕微的頭骨問題,儘管毋須進一步跟進,但因右肩情況,仍需每月接受物理治療。醫生更建議家人每天為男嬰按摩肩頭10分鐘,然而,這卻成了母子每日的「酷刑」,因為男嬰會感到不舒服的關係,按摩期間會不斷尖叫和哭泣。

此外被告與丈夫的婚姻關係亦告惡化,家庭矛盾不斷。譚女士更向精神科醫生透露,丈夫拖欠信用卡債務達3至4萬元,這些財政壓力讓她感到喘不過氣。在警誡下,她甚至提到曾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例如因金錢問題爭執時被丈夫拖出房間,頭部撞到椅子,或在爭奪兒子撫養權時,手被丈夫用力壓著。她直言在家中感到非常不開心,並在事發一年前,即2021年便已萌生自殺念頭。

按摩爭執引爆情緒炸彈

2022年5月27日晚上,當晚被告像往常一樣為兒子按摩,但兒子一如既往地哭泣不止。丈夫聽到兒子的哭聲後,便要求妻子停手。這句看似平常的制止,卻在被告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她隨即停手,沒有發一言,默默地抱著兒子回到睡房。被告事後在遺書中坦言,她因替兒子按摩卻被兒子厭惡,又因此被丈夫責罵,感到極度沮喪。那一刻,她決定與兒子一同了結生命。

  • 家庭悲劇|荃灣悅來酒店四屍命案,一家之主不堪抑鬱折磨釀慘劇,遺言曝光:俾情緒病吞噬咗

  • 翌日,即2022年5月28日清晨,丈夫照常出門上班。而留在家中的被告,則已下定決心執行她的輕生計劃。她先將四粒安眠藥磨成粉末,混入水中,然後用針筒餵給年僅16個月大的兒子服下。隨後,她自己也服食了八粒安眠藥。在確認兒子服用藥物後,她便將一盤炭放置於氣爐上,並用膠紙和毛毯將睡房與客廳之間的門縫徹底封死,意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然後與兒子一同躺在床上入睡。警方事後在廚房還搜出了一包炭,鋅盤內有一個載有100毫升混有褪黑素液體的杯子,以及一個內含褪黑激素和止痛藥布洛芬的針筒。被告亦曾透露,她早在2022年1月便已購入了炭並藏在衣櫃中,同時也購買了安眠藥,並表示事發前一個月,抑鬱症狀加劇。

    丈夫驚揭慘劇

    當天晚上近9時,丈夫下班回家,赫然發現家中睡房與客廳之間的門被膠紙和毛毯封死。他進入睡房後,隨即看見一個擺放在氣爐上已燒盡的炭盤。丈夫立即將炭盤移走,並緊急報警求助。救護員迅速趕到現場,發現兒子已失去呼吸和脈搏,而被告雖然仍有微弱的呼吸,但已不省人事。兩人隨即被送往博愛醫院搶救。不幸的是,兒子經搶救無效,被宣告不治。驗屍報告證實,男嬰死於一氧化碳中毒。

    被告獲救後被送入深切治療部,並於同年6月3日轉送至青山醫院。在警誡下,她坦承在家中不開心,因此犯下這宗悲劇。她還在遺書中向自己的自私行為道歉,並表達了不願再與丈夫生活,也不想留下兒子由他照顧的心情,最終選擇與兒子一同離開世界。

    被告譚慧敏在高等法院被原控一項謀殺罪,但基於「減責精神失常」的理由,她承認了誤殺罪,並獲控方接納。精神科醫生評估認為,被告患有重度抑鬱症,病情嚴重,症狀包括情緒低落、體重下降、睡眠質素差、常感擔心及有自殺念頭。醫生指出,正是因為這種嚴重的精神失常,導致被告的判斷能力受到嚴重削弱。

    案件於2025年5月19日首次提訊,原定於6月17日宣判。然而,主審法官張慧玲在審閱兩份精神科報告後,卻表達了「驚訝」(surprised)。法官指出,被告曾於小欖治療中心接受了9個月的治療,其後卻在懲教所還押了兩至三年,期間並未再接受治療,這理應反映她的情況逐漸穩定。

    但如今精神科醫生卻又突然建議將被告送回小欖接受治療,法官要求醫生詳細解釋被告的狀況及治療進程。

    控方引述醫生意見強調,被告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兩名撰寫報告的醫生均認為她至少還需接受9個月的治療,這對於重度抑鬱症患者而言是正常情況。醫生亦指出,被告目前的狀況「不明確」(uncertain),不宜重返社會,需根據其治療狀況再作判斷,並建議她需在關押下接受治療直至情況穩定。

    法官認為,接受治療對被告而言是「最好」(the best for her)的安排。為確保判決的公正與適切性,法官要求精神科醫生在一星期內提交一份更詳細的報告,清楚判斷被告應被送往小欖還是青山醫院,並解釋原因。因此,案件的判刑已押後至2025年6月24日,最終被告在高院被判接受9個月醫院令。

    法官張慧玲指,本案控罪十分嚴重,更令一個無辜男嬰生命被奪去。被告的精神科報告中,認為被告仍需接受住院治療,不能即時重返社區生活。法官考慮到所有因素,最終判被告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接受9個月醫院令。法官向被告坦言,明白被告做這些事的原因,若非精神科醫生指她需要住院治療,法庭會判她感化令。但既然醫生這樣說,法庭別無選擇。

    目前,香港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政策相當零碎,觸及率亦不理想。例如,政府去年推出的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本意在於由接聽社工為有需要照顧者提供資訊,轉介和配對社區上合適的服務。然而,有照顧者反映當下有緊急情緒輔導需要致電熱線,結果隔兩三日才獲回電。

    此外,政府去年亦將關愛基金下的4項經濟援助計劃恒常化,當中包括「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計劃」的兩項照顧者津貼計劃。然而,這些計劃的審核程序曾導致津貼發放中斷,影響了照顧者的生活。

    現時香港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

    1. 設立照顧者支援專線:

    香港政府已開通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為來電者提供輔導,也會提供外展服務和服務轉介。

    2. 一站式照顧者資訊平台:

    政府已設立一站式照顧者資訊平台,以提供相關資訊和服務。

    3. 全港宣傳活動:

    政府已開展為期三年的全港宣傳活動,以喚起公眾對照顧者的關注。

    4. 經濟援助計劃:

    政府已將關愛基金下支援照顧者的計劃恆常化,並將低收入家庭護老者和低收入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每月津貼由2,400元增至3,000元。

    5. 與照顧者同行計劃:

    政府已將護老同行計劃優化為與照顧者同行計劃,範圍擴展至涵蓋殘疾人士和他們的照顧者,為期三年。

    6. 支援服務:

    政府提供的支援服務包括照顧技巧訓練、情緒支援、暫託服務、借出康復器材、協助照顧者組成互助小組、各項經濟援助及所需支援的先導計劃等。

    7. 支援長者及照顧者先導計劃:

    動用「關愛隊」透過探訪或接觸,協助識別有需要的獨老和雙老住戶、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並將有需要的個案轉介至社會福利服務單位跟進。此外,「關愛隊」也會提供跟進關愛服務,透過探訪、電話、會面、活動等,持續關懷問候已識別而有需要的長者住戶和照顧者。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 生命熱線:2382 0000
    • 明愛向晴軒:18288
    •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http://www.openup.hk

    照顧者求助熱線:

    • 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
    •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3892 0101
    •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2654 6266
    •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2301 2303
    •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 生命熱線:2382 0000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