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健康】洗腎只是過渡期?探討洗腎的細節。

專科資訊 - 腸胃肝臟科

1,418

洗腎,這個詞彙大家都應該不陌生。而洗腎原來是慢性腎臟病末期的治療方法。而今天就跟大家探討一下洗腎的原因及其細節。讓我們從認識洗腎開始,關心腎臟的健康。

Photo from Google

腎臟功能簡介

正常的人體擁有兩顆腎臟,位於後腰處,形狀如蠶豆,大小如拳頭。腎臟負責調整人體的水分與血壓、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度平衡,並清除體內尿酸、肌酸酐等有害物質。

為什麼需要洗腎?

因為腎臟可代謝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是維持生命健康的重要角色。然而,若得到糖尿病、腎結石、腎動脈硬化症等疾病且未有接受妥善治療,共使腎臟受損超過三個月,就會引發慢性腎臟病,影響腎功能。

  • 大腸瘜肉常被忽略!醫生拆解新一代M3大腸癌檢測技術 阻截瘜肉癌變

  • 患者會產生血尿、泡沫尿等症狀,嚴重時將併發尿毒症、腎衰竭,甚至死亡。

    當慢性腎臟病發展至末期,患者腎絲球濾過率(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小於15 ml/min/1.73m2,此時腎臟已無法負擔原本的工作(腎功能低於15%),為了維持生命,患者除了等待機會接受換腎手術,也可能選擇以外力取代腎臟功能,即坊間俗稱的「洗腎」。

    Photo from Google

    洗腎的兩大類型

    由於患者的腎臟已無法代謝廢物與多餘的水分,因此醫生會以特殊手法將以上物質排出人體。它們的正式名稱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

    • 血液透析
      • 血液透析法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機,將患者的血液抽出體外並過濾當中的廢物與多餘水分,再將乾淨的血液送回體內的治療方式。
      • 進行血液透析前,醫生會為患者建造一條可供足夠血液進出的道路,方法分為「自體瘻管(動靜脈瘻管)」與「人工瘻管」兩種。
      • 無論是自體瘻管或人工瘻管,患者都會有血液感染或瘻管因血塊而阻塞的風險;透析時,患者也可能因體內毒素快速移除的緣故,產生痙攣、噁心、嘔吐、血壓不穩定等症狀,且患者的殘餘腎功能較易喪失。
    • 腹膜透析
      • 與血液透析不同,腹膜透析法不必將血液抽出,而是以患者的腹膜為媒介,注入透析液吸收體內多餘水分與廢物,再將它們排出體外的療法。
      • 腹膜透析可在醫護人員指導後,由患者或照護者在家或是適合透析的場所自行操作,透析之前,醫生會在患者的腹部植入一根軟管(腹膜透析導管),作為未來透析液進出的管道。相較於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時間彈性較高,也較不會損害患者的殘餘腎功能。
      • 在操作上,患者的腹部會被注入一包含有電解質與其他添加物(如葡萄糖)的透析液,接著患者便可取下容器、收好導管,自由進行日常工作,四至六小時後再將空的容器與導管連接,排出使用後的透析液。如此流程在一天內需執行四到五次,包含一次在睡前注入透析液,並於起床後排出。
      • 除了手動換液以外,也可透過機器操作腹膜透析,患者會在睡前將導管接上機器,由機器在睡眠期間執行三至五次換液,再於隔日睡醒後重新注入透析液,就可將液體保留至睡前排出,有些患者甚至會在隔日中午手動進行換液,增加體內廢物與多餘水分的排出效率。
      • 腹膜透析雖然方便,但它也存有風險,因為換液過程不是由護理人員執行,患者若是維護不慎,細菌可能就會在導管孳生,進而引發腹膜炎。

    腎功能一旦減退便再也回不到從前,當慢性腎臟病患者走到洗腎的階段,代表他們必須終生與洗腎為伍,不過,洗腎是維持生命的方段,只要照護得宜,甚至有機會排到換腎手術。雖然洗腎是長期抗戰,但只要遵照醫護團隊指示,一樣可以活得健康又自在。

    Source : 台灣腎臟醫學會,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更多有關腎臟的資訊:

    【食物迷思】菠菜與豆腐不能共同進食?破解腎結石迷思。
    【及早預防】上班族是患腎結石的高危一族?改善4個生活習慣避免患上腎結石。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