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冷的日子,在衣服貼上暖包或袋着暖手器,有助抵抗嚴寒的天氣。坊間售賣的暖包或暖手器款式五花八門,除傳統暖水袋外,還有即棄暖包、微波加熱式暖包、化學溶液暖包,亦有潮流產品如USB充電式暖蛋、電池暖蛋和便攜式液體燃料暖手爐等。所以消委會就為我們分析了這些產品的優點、缺點和潛藏危機。
1. 暖包粉末可灼傷眼部
如即棄暖包粉末入眼,可能會灼傷眼部組織,應立即用清水沖洗。此外,切勿讓幼兒把玩或故意打開即棄暖包,使用期間如發現暖包有破漏情況,宜立即停用。
2.提防微波加熱式暖包爆裂
價格較高,用前須先以微波爐加熱,可重複使用。市面見到的款式除啫喱狀暖包外,還有內含穀物(如紅豆、小麥等)的暖包。由於穀物含水分和澱粉,吸收微波後,可暫時將熱力儲存和慢慢散發出來,這類微波爐加熱式暖包因包裝爆裂而引致嚴重燙傷的機會較小。過往則有用者使用已加熱的啫喱狀暖包期間,因包裝破裂漏出液體導致皮膚嚴重燙傷。
要減少因過度加熱而釀成燙傷意外的機會,使用微波爐加熱式暖包時,必須留意產品建議的加熱時間和微波爐輸出功率,以及所用的微波爐的輸出功率,部分產品有說明於不同輸出功率的微波爐的加熱時間。如不確定所用微波爐的輸出功率,或無法將火力調低至產品所建議的,宜縮短加熱的時間,或作分段加熱。
例如產品建議在600瓦特的微波爐加熱2分鐘,宜先加熱1分鐘,再視乎暖包的溫度再加熱,但須確保總加熱時間不會超過產品說明的加熱時間,減低因過度加熱而引致包裝破裂的機會。每次將暖包放入微波爐加熱前,應觀察包裝是否完好及確定暖包已徹底冷卻。如有任何破損,宜立即更換,以免加熱或使用過程中出現爆裂。如加熱後發現有洩漏情況,應待產品冷卻後才作處理。
3.暖水袋/暖水壺滲漏
暖水袋是最傳統的取暖用品,注入熱水便可提供溫暖。雖然暖水袋用法簡單,但仍必須小心處理和使用。過去便有幼童用暖水袋取暖入睡,懷疑因暖水袋漏水而燙傷雙腳。
注水前須檢查暖水袋有否滲漏,瓶蓋有否生銹及能否扭緊;應穩固地放置好暖水袋(如放在洗手盤)才注入熱水,水的溫度宜介乎75℃至85℃之間,避免注入剛煮沸的熱水,水亦不能注得太滿。使用時要避免過度擠壓,否則暖水袋可能因受壓而滲漏熱水。現時部分暖水壺的設計可穩固放於平面,方便用者注入熱水,而壺身質料堅固,不易因受壓而變形。
4.使用USB充電式和電池暖蛋須知
近年新興的有USB充電式暖蛋,可接駁電腦充電,亦有部分暖蛋是以電池操作。這類產品一般都備有金屬面版(即發熱的位置),不過只是單面有金屬面版,且面積有限,供熱時間較短。
本會亦曾接獲有關USB充電式和電池暖蛋的投訴,主要涉及其操作溫度及安全問題。有用者使用新買的USB充電式暖蛋時,發現產品未能達到聲稱溫度,且供暖面積太小,未能有效提供保暖效果,要求供應商安排退款。
此外,有用者投訴在使用電池暖手器時發現產品發出聲響,打開電池盒時,發現其中一顆電池爆開了,幸而用者沒有因此而受傷。另有用者啓動電池暖手器半小時後,由於暖手器溫度過高,欲取出電池停止其操作時,手掌被電池輕微灼傷。使用這些產品時,切勿低估產品發出的熱力而直接將金屬表面長時間放在皮膚同一位置,否則可能會灼傷皮膚。此外,須留意電器安全,如發現充電後電池有不尋常的脹起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另外,如使用電池暖手器,建議選用較環保的充電電池。
5.當心「低溫燙傷」!
為家人和自己選購暖包、暖手器前,應先瞭解產品的用法,評估是否適合自己使用。無論選用哪一款取暖用品,都要當心「低溫燙傷」。即使暖包的溫度只是較正常體溫稍高一點(例如43℃),長時間(例如8小時或以上)緊貼皮膚的同一位置,也有可能在無痛的情況下引致灼傷。至於會否引致灼傷以及灼傷的程度,則視乎與皮膚接觸的時間和面積、物件或液體的溫度等不同因素。
長者、幼童、糖尿病患者、行動不便人士,以及服用藥物後、飲酒後和睡覺時,皮膚對溫度的敏感度較低,又或用者無法表達,應避免使用上述取暖用品。如有必要,可先用取暖用品溫暖被窩,就寢時將取暖用品移除,或在有人看管的情況下讓上述人士使用。使用取暖用品時,宜先套上專用套或用毛巾包裹使用,避免暖包或暖手器與肌膚直接接觸,使用得宜方可保暖又保安全。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