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陰】天氣寒冷該如何養生?冬天做好養生,新一年健康好。

中醫養生

10,944

中醫有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指春應養生,夏應養長,秋應養收,冬應養藏。那我們冬季時該如何養藏呢?

《黃帝內經》則寫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Photo from Google

根據上文的意思,秋冬保養可精簡為4大要點:

  • 閉藏:指人應隨太陽作息,早臥晚起,待有陽光才外出。同時建議晨運人士宜推遲時間。
  • 精神調養:保持精神安寧,神藏於內,可多曬太陽,冬日的太陽特別溫暖,是幫助調節情緒的天然療法。
  • 無泄皮膚:盡量穿得溫暖,不要露出太多肌膚,尤其是關節位置,以免寒風入體,傷到腎氣。
  • 「冬不藏精, 春必病溫」就是在冬季里養生不當,春天易手腳冰冷,肌肉酸軟,繼而患上溫熱型的感冒。

飲食方面
提到養生,飲食固然一大重點,而陳醫師也簡介了冬季的飲食總原則。
建議各位在秋冬時,飲食上可作出以下改動:

  • 溫熱性食物佐微涼或通氣的食物,如:牛羊肉火鍋配白蘿蔔
  • 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黑豆、烏雞
  • 宜少鹹增苦,即減少食用口味鹹、重的食物
  • 多食用口味苦澀的水果、蔬菜 :如芹菜、萵筍等
  • 多吃養陰潛陽的食物,如:鱉魚、龜板、藕、黑木耳等
Photo from Google

泡足
天氣寒冷,很多人喜歡在睡前泡足,睡覺時就暖和很多。陳醫師指出膝蓋以下到腳底,其實有許多重要穴道,常以溫水泡腳,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與末梢循環。泡足的好處良多,不過箇中細節也十分講究,所以陳醫師就此會逐一解答。

  • 祛濕方法 │ 中呢9項特徵=體內濕氣重!中醫親授10招夏天袪濕消腫、內附湯水食譜

  • Photo from Google

    最佳時機:以用過晚餐後約1、2小時,睡前泡腳為佳,若是習慣在晚上11點左右入睡的人,建議可在晚上8-9點之間泡腳。每次泡腳,時間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水位:最好的位置是在腳踝上約3吋處,也就是泡到腳踝上約10-15厘米的地方 。
    水溫:水溫不能太熱,約40℃ 最適宜。
    穴位:太溪穴,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這個穴位是養腎的重要穴位,由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皆有功效。

    Photo from Google

    泡足時另添加其他材料可提升功效:

    添加米酒:改善手腳冰冷、循環差
    添加粗鹽:去下肢腫、足心虛熱(即五心煩熱)
    添加玫瑰乾花:安心安神

    泡腳後要注意保暖,各位要馬上穿上襪子,或是穿上軟毛保暖的拖鞋。

    在冬季還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冷熱。適宜冷到極點才加棉衣,應逐漸加厚,不應一次就加很多,加到剛好不冷就行了。最後大家謹記要利用冬天好好的養生,來年就不會生大毛病了。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