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於上個月曾公布三個吞拿魚刺身樣本被檢出金屬雜質汞(俗稱水銀)的含量超出法例標準。而今天,消費者委員會就分別從餐廳、超級市場及外賣店購入了50 款刺身做測試,當中包括 19 款吞拿魚及 31 款三文魚刺身樣本。檢測的內容為各樣本的品種、是否有寄生蟲及蟲卵、重金屬及獸藥殘餘含量。
檢測結果
消委會經測試後指出,有 49 款(98%)都含有重金屬甲基汞( methylmercury),即是水銀的有機化合物,而當中 19 款吞拿魚刺身樣本中,有 10 款的甲基汞含量超出本港法例汞含量標準,最多超標近 2 倍。而以檢出甲基汞最高的含量計算,育齡婦女每周進食 6 片便超出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建議的可容忍攝入量。
而除重金屬外,分別有 1 款吞拿魚及 1 款三文魚樣本,檢出寄生蟲,來自元氣壽司的2 款樣本檢出的均屬線蟲,其中吞拿魚樣本更同時檢出蟲卵,但由於檢出的蟲及蟲卵已經化學處理及數量太少,不足以再進行基因檢測,所以未能確定所屬品種,加上發現時線蟲已沒有蠕動,故此不能確定是否活蟲。
消委會指出,食用未經煮熟的海魚有機會感染海獸胃線蟲,如感染胃部,患者會在進食 1 至 12 小時內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徵狀,亦有機會感染小腸,患者在 5 至 7 日內有腹痛,更可能令患者出現過敏反應。
資料來源:選擇月刊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