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家庭、工作、學業和人際關係等給予的壓力時多時少,卻無可避免。當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持續地忙於處理它們時,身心難以有片刻的安寧和平靜,使我們難以運用清晰的頭腦去處理事情。當誘發壓力的事情久久未能處理,身心便會漸漸地發出不同的訊息,例如失眠、痛症、易怒、緊張或抑鬱等。
幸好有科學研究顯示靜觀練習不但能提升心理質素,也能有效地減輕壓力和痛楚。許多人會問,誰需要做靜觀?是否有抑鬱、焦慮症才需要?其實只要感到有壓力、或想有更好的精神健康,便不妨學習靜觀,為身心進行調節。
什麼是「靜觀」?
「靜觀」(Mindfulness)又稱「正念」,是指有意識地 (Purposefully) 以一個不加批判 (Non-judgmental) 的心,把注意力 (Attention) 帶回到此時當下 (Present Moment) 的自己,覺察自身 (Self-awareness) 的思想、情緒和身體反應,以一顆潛在的慈心如實地接納自己「當下」的所有經驗。而靜觀練習能幫助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慣性的機械反應,對於自己的情緒變化能有更大的覺察力;當我們的情緒將要轉壞的時候,使我們仍然可以保持覺察與平靜,不易被負面的想法和情緒所牽引,也能作出更為有效的回應。
有不少研究顯示靜觀訓練對痛症、壓力、焦慮和抑鬱復發等情緒問題都有一定的幫助,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和幸福的感覺。一些資料亦初步顯示靜觀訓練對於一般沒有患上情緒問題的人士也有一定的好處。更有科學研究顯示靜觀練習能提升免疫系統的功能,也能改善一些與情緒相關的腦功能活動。
如何實行「靜觀練習」?
靜觀注重的是此刻覺察,但並不表示任何人也可以「一點就明」、一躍而就,與運動一樣,靜觀亦需要反覆練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們進行靜觀練習要謹記:
- 在修習靜觀的時候,對於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身體任何的感覺不加批評,覺察經驗的本質。
- 對當刻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明白到凡事都會按各自的時序開花結果,能隨遇而安。
- 常保持初學者之心,當下每一刻的經驗,都以好奇的心去體驗。
- 培養對自己的信任,信任自己的感覺和能力。
- 靜觀的目標就是做回自己,過程中抱著無求的態度,不要強求得到想要的東西或達到某種狀態。
- 接納是指如實地看待眼前的事物,對於當刻的經驗,嘗試不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期望。
- 「放下」就是一切隨緣,以平常心接受一切,放下自己對事物的執著或迴避事情的心態。
靜觀練習之一:暫停練習(S.T.O.P.)
開始前先找一個安全且不會受人打擾的地方站著或坐下來,可以的話閉上雙眼,讓身體安於一個清醒的姿勢,背部自然垂直。可提醒自己這不是一個放鬆練習,如果期望自己在練習過程中感到放鬆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大家不妨先閱讀以下指引,再自行嘗試練習。
- 第一步:暫停正在做的事(Stop):包括正在做的事情或腦海中的思考。
- 第二步:深呼吸數次(Take a few deep breaths):好奇地留心每次呼吸時的身體感覺,感受空氣進入和離開身體時的感覺。
- 第三步:觀察當刻的身體感覺、情緒、念頭和衝動(Observe):留意呼吸時身體感覺的同時,亦留意整個身體其他部份的感覺,包括了那些不舒服的感覺。然後,留意當刻浮現的情緒。之後,留意腦海浮現的念頭和衝動,無需思考或分析它們,只要留心它們的變化。
- 第四步:繼續做當刻要做的事(Proceed)。
- 無論在何時何地,大家也可花數分鐘時間做這個練習。你可以將這個練習視為一個實驗,覺察每次練習時有什麼經歷和感受。
除此之外,靜觀和日常生活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事實上,生活的本身就是個練習,假如我們能夠覺察在清醒的每一刻(包括吃飯、洗碗碟、做家務、工作等等),我們會感受到平靜與安穩,並能感受到與世界有更多、更密切的聯繫。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