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污染問題備受世界關注,之前澳洲紐卡斯爾大學曾發表一項關於塑膠污染的研究,全球人類每週平均攝入5克的塑膠,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重量或大約2000顆微塑膠。世界衞生組織(WHO)日前發表新報告,呼籲學者作出更多關於微膠粒研究,了解微膠粒對人類健康造成的潛在影響,並呼籲各國盡力減少塑膠垃圾污染。
世衞報告指,在水中發現的大部分微塑膠直徑大過150微米 (micrometer, 一毫米相當於 1,000 微米) 的微膠粒是不大可能被人體吸收,通常會被人體排出體外,即使較小的微膠粒在腸道中的吸收率也非常低;然而現時的資料未能肯定達納米級別的微膠粒,對人體的健康會造成甚麼影響,故仍須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估計其吸收率和分佈量也較高。
世衞公共衛生、環境和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部(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官員Bruce Gordon表示,透過報告要向外界說明,飲用含微塑膠的食水對人類健康影響不大。世衞不建議大家定期監察食水的微塑膠含量,而是將重點集中於更深入研究這些微塑膠進入腸胃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不過,英國國家海洋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研究員Alice Horton認為,即使目前沒有資料顯示微塑膠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但不代表它們完全無害,長遠的影響仍需要加以關注。
報告指出,水中的微塑膠主要來自雨水或是冰雪融化後,流經地面而受到污染;同時,部分樽裝水在入樽或包裝過程,亦會令微塑膠滲入水中。世衞建議食水供應部門、樽裝水生產商和監管機構,將盡力清除水中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的微生物病原體和化學物,因現時最高級別的廢水處理程序能有效去除水中 90% 以上的微膠粒,即使傳統食水處理過程,亦可過濾小於一微米的粒子。
Source from WHO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