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6月9日以來的多次公眾遊行和示威,香港警務處用以管理抗議活動和暴發暴行的方法備受爭議。自6月1日以來,警方已拖放了3000多顆催淚彈作為人群管制,而醫學雜誌《THE LANCET》就香港警方作出的人群管制措施作出了統計和評價。
警察使用的催淚彈含有鄰氯亞芐基丙二腈(o-chlorobenzylidene malononitrile),是一種刺激物,可與皮膚的感覺神經產生相互作用,並能即時生效。儘管持續時間短,但對身體的影響甚廣,包括眼淚和皮膚感到灼熱,咳嗽,呼吸困難,皮疹,水皰,高血壓和嘔吐。
此報告總結了5910位曾暴露於化學刺激物中的人,當中有兩次死亡和永久殘疾,例如失明,腦外傷,截肢和肢體功能喪失,精神創傷後遺症(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持續呼吸);58人中有哮喘,慢性皮膚病等疾病。除了人體,催淚煙亦會對整個城市環境有影響,數據顯示即使長期後遺症、致癌性和環境後果都很少,但政府公共衛生措施也需要做足,可是,現時香港顯然缺乏政府主導的去污工作,也缺乏有關保護健康以防止催煙副作用的官方指南和自助建議。
香港天氣炎熱潮濕,催淚氣體在密閉空間(如地鐵站、民居和商業購物中心附近)中發放,離以消散,就會令人們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的催淚氣體中。香港警方曾在高密度住宅區和許多老年人社區(例如,觀塘,黃大仙和深水埗)發放催淚彈,受影響的社區和場所必須找到一套有效的環境淨化方法。
香港的持續形勢反映出,即使旁觀者,受影響社區和利益相關者盡力提供去污指南,帶口罩面罩等保護個人和社區健康的。另外,由於香港警方表示使用催淚煙在人群密集的地區控制人群和騷亂是適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應投資於與催淚煙有關的健康監測和長期環境監測。
Source:The Lancet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