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除了能填飽肚子,不少人也會當作生活壓力或壞心情的緩解方法,原來這是一個普遍的行為稱為「情緒性進食(Emotional eating)」。
這問題在男女性身上都有機會出現,但根據過往研究結果顯示,女性的情緒性進食的情況比男性更普遍。當中部分人會過份依賴,每週有幾次以上進食食物都是只為了壓制或紓緩負面情緒,例如工作、經濟、健康及人際關係等困擾,導致?生進食過量,甚至體重增加的等問題出現。
箇中原因是負面情緒帶來空虛感,而食物被認為是可「填補空虛感」的一種方法,所以進食讓人在情緒上帶來一種虛假的「飽足感」。
要避免過份依賴,就需分清「情緒性肚餓」及「真實肚餓」,著名醫療機構梅奧診所(Mayo Clinic)就指出可從以下幾點分辨:
事實上,「情緒性進食」並不能有效解決負面情緒,反而更有可能加重負面情緒。但要負面情緒真正消失,才不會有「情緒性進食」出現。建議可找出進食以外的紓壓方法作替代,例如閲讀、寫日記、運動等,並花時間讓思維模式接納以這種方式紓壓,而非進食。
Source: Healthline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