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 |梁琳明醫生

精神及心理科(醫生博客)

1,457

”點解我生活習慣健康,煙酒不沾,但係得了這個病?”
”點解依時食藥又做物理治療,但都仲有痛?“

小時間,我很喜歡讀「 十萬個為什麼」。在科學的範疇,問「點解」是所有探求/學習知識(knowledge)的根本,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基石。但人慢慢長大,接觸的人和事已不只屬於科學領域,這時候再事事「問點解」有用嗎?就算有「答案」,又可「 增長知識、 解決問題」嗎?

看看以下對答:
病人: 點解我有糖尿病?
醫生: 因為負責調節血糖的一種叫胰島素的荷爾蒙不足夠。
病人: 點解我會唔夠胰島素?
醫生: 有不同原因,但最常見的成因是中央肥胖、 缺乏運動和有糖尿的家族病史。
病人: 點解有些人食很多都無糖尿病?偏偏我有!
醫生: 這跟基因有關。
病人: 點解我會有糖尿的基因? 既然有這種「壞」基因,咁即是就算控制飲食和做運動都醫不好糖尿病喇!
醫生: …

面對類似以上「 打爛沙盤問到篤」的人和不屬於自然科學的「為什麼」,我的答案是:

  • 醫思直說丨從《白日之下》看真正的「老有所依」、林震醫生帶你了解老友記的「平安三寶」

  • 1. 中國傳統智慧:「 盡人事、聽天命」。天時地利,萬事存在太多變化和未知數,没有人能撑控一切規律。 就個人而言,只能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的事。

    2. Existential therapy (存在學治療)的 Integrity model中提到「責任」(responsibility)。這提醒我們要盡自己應承擔的責任,但不要把別人/外界的事也攬上身。

    3. 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說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什麼是「自己的責任」,何時/事要處理或放下? 這沒有統一的答案。不過就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例子,可以嘗試劃出以下的分界:
    – 面對它: 定期接受身體檢查,面對健康可能出現的變化
    – 接受它: 如發現問題, 不畏疾忌醫,接受檢查結果/ 醫生斷症
    – 處理它: 接受適當的治療,包括藥物和生活飲食的調節, 目標是盡量控制病情和減少併發症
    – 放下它: 不要追究自己的基因或 怨天尤人。如果病情還是惡化,我們學習用「 盡人事聽天命、 問心無愧」的態度去看待這個病。

    下次想問「點解」時,可先停下來,想一想這個「為什麼」是對解決問題有用還是沒甚用處。如屬後者,我們應把它放下,不要 庸人自擾。

     

    Text by 梁琳明醫生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