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腎石」是一個相當常見的泌尿科疾病,有研究顯示,亞洲人有大約1%至19%患有泌尿系統結石。亞洲各國的病發率有着這樣大的差異,主要與當地天氣、飲食習慣、基因及醫療水平息息相關。泰國、巴基斯坦、印度及沙地阿拉伯的腎結石病發率在亞洲名列前茅。至於中國,腎石的病發率由以前4%增加至現在的6.4%,另外溫度關係,南部的腎石病例又比北部為多。
大眾最關心的莫過於生石的成因。其實除了少部份人因副甲狀腺而令血中鈣質異常、尿路感染或先天性腎結構問題外,大多病例是沒有什麼原因。對於較容易生腎石或擔心生石的人仕,泌尿外科醫生有以下有好幾個建議。
一:注意水份的平衡
如前文所說,並沒有一天要喝多少杯水的道理,我們主要關心的是每天有多少尿液排出。如果有腎石病歷的人仕,我們建議每日要達到2-2.5公升小便的製造量。要達到這份量,取決於水份攝取(包括飲料及食物)和流失(於汗水及吸呼中散失)。所以居於熱帶地區、長期户外工作人仕便成了結石高危一族,因為水份的大量流失而又忽略補充,容易令尿量不足而形成腎石。
二:足夠的鈣質攝取
坊間最大的謬誤是認為進食鈣質食物(牛奶、豆腐、奶類製品)容易引致腎結石,其實正正相反!為維持骨骼及身體健康,尤其是女性,我們每天必須要攝取足夠的鈣質。更重要的是食物中的鈣於腸胃中帶走草酸鹽(oxalate )引致結石的成份,因而減少吸收及尿液中的濃度,反而有助減低腎石形成。而鈣質補充劑或“鈣餅”不會減少結石機會,並應該根據醫生指引服用。
三 : 過量鹽份或「食得太鹹」
進食太鹹的、鈉(sodium)質高的食物容易引致結石,日常生活應該盡量選擇新鮮及調味較少的食物。此舉也可以有助血壓控制。
四:減低嘌呤攝取
對於尿酸石(uric acid stone)及痛風(gout)症患者,應該減少進食紅肉、內臟及有殼海鮮等高嘌呤食物。
五:其他
坊間有指咖啡、茶、果仁、朱古力會影響腎石形成,其實現在還未有充分研究證據支持以上關係。而檸檬汁或一些果汁中含有檸檬酸鹽,有助抗鈣石形成,但要注意飲品中糖的份量,以免同時攝入過量卡路里。
Reference:
- Epidemiology of urolithioasis in Asia. Asian J Urol. 2018;5(4):205-14.
-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chieving the Recommended AUA Daily Urine Pro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Nephrolithiasis. Mayo Clin Proc Innov Qual Outcomes. 2019;3(2):141-148.
- Dietary advice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stones: are we practisi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BJU Int. 2006;97(5):903-4
Text by 陳樹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