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及各式調味料固然是家家必備的佳品,惟香港的氣候潮濕炎熱,如未有恰當儲存調味料,若不慎攝入變壞調味料,輕則浪費食材或腸胃不適,重則增加患癌風險。有見及此,消費者委員會特意分享各種調味料的最佳儲存方法,助你吃得安心。
消委會表示,各種調味料因應成分不同有其不同的儲存方法,一般可分為:不需冷藏、未必需要冷藏及需要冷藏三大類。
不需冷藏
- 粉狀調味料:鹽、糖、蒜鹽、雞粉、生粉等
- 乾燥香辛料:胡椒粉及脫水、磨碎或完整的香料
- 食油
消委會指,乾燥調味品因為其成分特性不宜冷藏,只需將之放置在密封容器,保存在陰涼處即可。若將之放入雪櫃冷藏,取出時會反令調味料因溫差而受潮。此外,由於食油在低溫下會凝結或變得混濁,如將之冷藏並反覆取出,容器內可能會凝結水滴,助長細菌滋生,建議消費者購買小瓶裝食油,或將之倒進小瓶盛載,存放在陰涼乾燥地方,並儘可能在2個月內用完。
未必需要冷藏
- 濃度高的酒和醋
- 番茄產品:如茄汁(需在兩星期內用完)
由於酒精和醋酸本有抑制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生長之效,故濃度高的酒和醋存放陰涼處即可。然而,市售一些風味酒和醋可能加入了其他食材,令產品酒精和醋酸的濃度降低,因此亦建議開封後存放於雪櫃。而番茄製品,則由於番茄本含天然酸性,茄汁亦一般已加入食醋,如可在開封後兩星期內用完,則未必需要冷藏。
需要冷藏
- 黃豆製成的調味品:豆豉、麵豉醬、豉油(不常使用)等
- 鹽漬及發酵調味品:蝦醬、魚露等
- 水分含量高的醬油:蠔油、叉燒醬等
- 含香辛料的調味品:辣椒醬、辣椒油、XO醬、咖喱醬等
- 含花生、蛋或奶的醬料:如沙茶醬、蛋黃醬、沙律醬等
- 含蔬果成分的調味品:果醬
以黃豆製成的調味品由於開封後會加快發酵速度,令味道及顏色改變,因此亦建議冷藏以減慢發酵速度。不過,同樣由黃豆發酵而成的豉油,由於鹽份高不易變壞,若經常使用,存放於陰涼乾燥地方即可;相反,若開封後隔一段長時間才再使用,為免受潮濕炎熱天氣影響,則建議冷藏以免變壞發霉。
至於經過鹽漬及發酵而成及水分含量高的調味品,由於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用完,在炎熱潮濕環境下,開封後亦應冷藏,以防變壞或發霉。含有香辛料、花生、蛋、牛奶或蔬果成分的調味料則因本身容易變壞,加上霉菌在水分較低的食品中仍能生長,建議開封後也應存放於雪櫃。
調味料不宜放在爐灶旁
不少市民習慣將調味品放在爐灶旁邊,方便煮食。消委會提醒,煮食時爐灶旁的溫度將升高,可致調味品中的油分加速氧化,助長細菌滋生,煮食時產生的蒸氣亦會令調味品受潮,致使調味品發霉,釋放出霉菌毒素,做法並不可取。
如發現調味品發霉應整瓶丟棄
有部分市民會選擇將發霉調味品去除肉眼可見的霉菌後繼續食用,消委會提醒,調味品一旦發霉,菌絲可能已深入食物內層,因此應將發霉調味品整瓶丟棄,切勿食用。如消費者不慎食用發霉食物可致腸胃不適,如長期或過量攝入霉菌毒素或增患癌風險。抵抗力較弱的人士,包括兒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如食用發霉食品更可能引發嚴重感染,甚至致命。
因此,如消費者對個別調味品的使用量不大,應儘量購容量較小的產品,開封後應儘快用完,以降低因食物變質所致的健康風險,同時減少浪費。
Source:消費者委員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