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傳統,一到大時大節就會「劏雞還神」,再一家人一起將雞隻吃掉。但原來雞隻不是所有部位都適合食用!台灣一名化學系博士指,若常進食雞隻3大部位,有機會對人體健康構成風險。
3大部位不宜進食
在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化學的陳耀寬教授在當地電視節目中分享「聰明地」吃雞的方法。他指有雞皮的地方一般都有較多脂肪,吃過量會升高膽固醇。而且抗生素或其他激素藥物大多數都是油溶性,即使煮熟了仍然會在脂肪和血液當中。因此他亦建議,除了雞皮不能多吃外,盡量也要避免進食血管或骨髓的部分。
而第二個高風險部位就是內臟。陳教授說,內臟部分則並非全部都會接觸到排泄物不能吃,但很多時候代謝廢物等化學物質都會殘留在內臟如肝臟裡面,所以一般進食內臟的風險會比進食肉高。
至於第三個不建議多吃的部位就是網路上流傳的雞屁股,有人提出因有尾脂腺含有淋巴毒,所以一旦攝食了就會增加患癌風險的說法。陳教授則解釋其實通常在屠宰過程中工作人員都已經處理好雞屁股,「那個腺體都拿掉了」。但仍因為屁股位置脂肪含量高,所以仍然不建議多食用。
Christmas photo created by timolina
Source:健康2.0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