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冬眠】研究發現癌細胞可誘發自體吞噬機制 驅動耐藥性基因突變避開化療

癌症專區

2,654

一般醫生在癌症治療後,即使療程再成功都不會對患者使用「治癒」一詞。這是因為不同類型的癌症具有不同的復發率,有新研究甚至發現,有些癌細胞可以「安靜地冬眠」數年,避過化療等治療過程,然後再出現引起復發。

要了解這些癌細胞如何進入休眠狀態並在人體內隱藏多年,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仍然是一個謎。有針對性的研究甚至表明,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進入休眠狀態。但近日有一份新發表的臨床研究報告,詳細地拆解了癌細胞可以冬眠的原因。有關研究已於1月在國際科學期刊《細胞》Cell)上刊登。

Photo from Cell

類似熊在冬天冬眠細胞自體吞噬

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模仿大腸的癌細胞進行臨床研究,發現化學療法似乎可以誘導細胞進入緩慢的分裂狀態。在這種緩慢分裂狀態下,癌細胞的基因表達與小鼠胚胎「胚胎滯育」(Embryonic Diapause)時的基因表達方式極為相似。

胚胎滯育,即是延遲胚胎着床,是某些哺乳動物的生物學策略。而其實有超過100種哺乳動物,包括熊和小鼠,都有胚胎滯育的能力。科學家普遍認為胚胎滯育是由不利的環境條件而觸發的細胞機制,從在環境條件變得對生存更加有利之前,胚胎基本會暫停發育。

胚胎滯育的關鍵特徵是稱為自體吞噬(Autophagy)的細胞過程。這項新的研究發現,癌細胞會利用自體吞噬機制進入休眠狀態,籍此逃避化學療法對其的破壞。研究人員發現,只有當自體吞噬被抑制,癌細胞無法進入休眠狀態時,才會被化學療法有效殺死。

  • 財富=健康丨有錢人中風死亡率較低?瑞典研究:富者比低收入者中風死亡率少三分之一

  •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癌症中心研究所所長施默爾(Aaron Schimmer)將這種機制描述為「類似熊在冬天冬眠」。但他指出要是能了解這種機制,就可以解釋到為甚麼有些患者對化學療法的效果不是太好。

    研究人員稱這些會休眠的癌細胞為「耐藥性持久劑」(Drug-Tolerant Persisters)。多倫多大學外科系副教授奧布萊恩博士(Catherine O’Brien)說,研究人員製作的模型表明,所有癌細胞都具有成為耐藥性持久劑的能力。但她補充,只要找到抑制這種冬眠機制的方式,就或可找到潛在的新型癌症治療方法。

    「這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治療機會。我們需要在癌細胞獲得耐藥性基因突變前,而且處於這種緩慢循環、易受傷害的狀態時消滅它們。」

    Source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思維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