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早產來襲|莫漪薇醫生

婦產科(醫生博客)

710

懷胎十月,是每位準媽媽的必經之路,惟在懷孕期間的種種因素會增加妊娠風險,或會出現早產情況。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在懷孕37週前出生的嬰兒均屬於早產。本港早產嬰的比例約7.6%,嬰兒愈早出世,他們患上新生兒呼吸困難及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會愈大。因此,孕婦定期接受檢查,可讓醫生及早發現問題,給予孕婦適切治療,減少早產及早產有關的風險。

早產的定義

何謂早產?一般懷孕週期為37週,而早產一般分為三類,包括第一類為「極早」,少於28週出生;第二類為「早期」,指在28至32週出生;第三類為「輕度」於32至37週出生。有關早產的成因,醫學界暫時對早產成因未明。

不過,一般情況下,如孕婦曾有早產病史、懷有雙胞胎、胎兒羊水過多、有胎盤前置、胎兒先天異常、身體感染、子宮頸過短、子宮頸閉鎖不全、未成年或高齡產婦、吸煙、濫藥或酒等,均有機會增加早產的風險。由於本港女性生育年齡上升,孕婦患有妊娠高血壓等機會增加,也會增加早產風險。

  • 拆解慣性流產成因——對症下藥|黃慧儀醫生

  • 早產徵兆及處理方法

    有關早產的徵兆,若孕婦發現子宮收縮引致背痛或腰酸感、腹部有下墜感、陰道有壓迫感、下陰流出液體、或分泌物夾雜紅色血絲,孕婦應馬上入院或向醫生求診。

    早產原因林林總總,醫生會視乎個別情況給予孕婦治療,例如使用黃體酮或子宮頸托環;而部分高危早產孕婦可能需要入院治療,使用抑壓宮縮藥物,同時進行類固醇及其他藥物治療,藉此加強胎兒肺部的成熟度。

    隨著醫學進步,早產嬰兒的存活率增加,惟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愈是胎齡短,較易出現嚴重併發症。若嬰兒少於24周出生,存活率為一半,嬰兒多於28周出生,存活率則有八、九成。早產嬰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例如腦出血、視力問題、肺部發育不良(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以及免疫力差引致感染。而早產嬰亦較易患有黃疸,且黃疸較難退。除此之外,早產嬰在日後成長期間,有機會出現發展遲緩,以及在學習或行為上出現偏差。因此,孕婦在懷孕期間應多注意是否有早產徵兆,及早找醫生治理,可減低早產及早產有關的風險。

    Text by 莫漪薇醫生


    閱讀更多文章:

    【拆解懷孕迷團】多吃栗米片可增加生仔機率?婦產科醫生解答飲食生子偏方。

    【懷孕迷團】葉酸有助胎兒健康成長,專科醫生指缺乏葉酸會影響腦部及神經發展。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