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慣性流產成因——對症下藥|黃慧儀醫生

婦產科(醫生博客)

2,129

慣性流產的女士是否很難達成做母親的心願?慣性流產是指連續兩次或以上在懷孕二十四周內發生的自然流產。根據統計資料,全球約1%至2%的夫婦都遇上這問題,而香港每一百名女性,就有一名有慣性流產。現今女性趨向遲婚,推遲懷孕年齡,這亦會增加小產的機會,以三十歲以下為例,小產機會為15%,四十歲以上為50%。不少準媽媽遇上此情況都非常自責,認為自己的身體問題或不小心等原因造成流產,惟慣性流產的成因眾多,例如:子宮結構不正常、免疫系統問題和夫婦及胚胎染色體異常。目前可透過不同測試找出箇中成因,對症下藥,並可以透過合適的生育療程有助解決慣性流產問題。

子宮結構不正常

先天子宮崎型、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黏連等問題都可引致子宮結構不正常,增加流產機會。有懷疑個案可透過盆腔超聲波、子宮輸卵管造影或磁力共振等影像檢查以作診斷。能否解決子宮結構的問題主要視乎病因。

先天子宮畸形亦有很多種,如子宮出現縱隔,可嘗試透過子宮鏡將間隔切除。但其他先天性子宮崎型問題暫時並無有效手術方法解決。如有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粘連,可嘗試透過手術方法切除。

免疫系統問題

與慣性流產有關的免疫系統問題是抗磷脂綜合症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患有此免疫系統異常的准媽媽,其血液中會產生較高的自體免疫抗體,這些抗體會抑制血管內細胞自我調控的功能,增加血液的凝血活性及血小板的凝聚,進而產生血栓。當這些血栓循著血流聚集在母親與胎兒之間的血液循環時,就會造成胎盤壞死引致流產。經臨床檢測後,此問題可透過藥物治療減低流產風險,例如服用阿士匹靈及注射薄血針去改善血液凝結功能。

  • 常見的女性生殖外科手術|黃慧儀醫生

  • 夫婦及胚胎染色體異常

    在流產的案例中,胎兒染色體異常約佔70%。其中大部份是因染色體的數目異常,少部分為染色體的結構異常。胎兒染色體數目異常最常發生於高齡懷孕的案例。染色體數目異常的胎兒,其父母親的染色體數目大都是正常的,一般屬於偶發個案。但是染色體結構異常的胎兒,則大部分源自父母親本身所帶有的染色體結構異常,是會遺傳給下一代。

    檢查可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其一為流產後的胎兒做染色體核型分析(Karyotyping),找出胎兒是否有潛在的問題。其二要為父母抽血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以便將兩個結果進行對比,就能判定是否有染色體出錯。如有此情況,可嘗試進行試管嬰兒(IVF)輔助生育治療,為胚胎進行染色體篩查,從而選擇將正常染色體的胚胎植入子宮,以避免胎兒患有遺傳病及減少流產機會。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