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多處為患,鼠患問題頓成城中熱話。港大微生物學團隊早前曾透露N501Y變種病毒會感染老鼠,而該團隊其後於上月21日在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研究報告,指出N501Y變種病毒會感染老鼠,攜帶N501Y突變的病毒株或具備跨物種感染野生鼠類的能力,並發現鼠類感染N501Y變種病毒株後4至7天,呼吸道仍可釋出具傳播性的病毒。
團隊亦稱,是次研究縱未可證新冠變種病毒可於鼠類間傳播,但惟不排除鼠類可成新冠病毒宿主,而鼠類與人居住地方鄰近,新冠變種病毒或無可避免地可透過人類傳予鼠類,反之亦然,認為有需要加鼠患控制。
是次研究由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及助理教授朱軒等領導,透過向6至8周大的小鼠及大鼠感染四種值得關注新冠變種病毒株,包括B.1.1.7(Alpha)、B.1.351(Beta)、P.1(Gamma)及B.1.617.2(Delta),當中Alpha、Beta及Gamma均帶有N501Y位置變異,並與感染原始新冠病毒株作比較。
研究發現,感染N501Y變種病毒株2日後的患鼠,可於鼻甲及肺組織檢出大量病毒複製,且亦具傳染性,其中一隻患鼠更於感染後4日及7日仍能檢測到高程度待病毒基因樣本及高滴定量待傳染性病毒顆粒;相反,感染原始病毒株的患鼠,於感染4日及7日後已無法檢出病毒。這提供了直接證據,表明攜帶N501Y的變體的Alpha、Beta及Gamma已獲得將物種向性擴展到鼠類物種的能力。
袁國勇解釋,變種病毒株可傳予鼠類,或與變種病毒的棘狀蛋白轉變有關,致更易依附於鼠類的ACE2受體,入侵鼠類細胞能力增加。而感染N501Y變種病毒株的患鼠即使可於4天後清除部分病毒,仍可經老鼠的呼吸道釋出具傳染性的病毒,有機會令環境受污染,或持續成為人類受感染的源頭。
不過袁教授強調,是次研究仍處於實驗室階段,至今仍未見有鼠類自然感染,亦暫無變種病毒株感染的鼠類存在鼠對鼠傳播的先例,但已有原始病毒株在鼠類中傳播的數據,極需重視;又稱囓齒動物本已可傳播多種病毒,形容嚴防鼠患一直都十分重要,並需要持續加強監測,防止人類從老鼠感染新型傳染病。
Source:刺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