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注射拔罐實驗保持疫苗效用 專家展望未來使用潛力

專科資訊

302

最近來自新澤西州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與位於韓國首爾的生物製藥公司GeneOne Life Science 研究團隊從拔罐中受到啟發,設計出一種能夠協助核酸傳送入人體的方法。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展示了一種另類、安全有效的細胞轉染(Transfection),可提高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的效能。相關論文發在11月7號的美國期刊《前進科學》(Science Advances)中。

 

目前的核酸技術

在過去的 20 年,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系列核酸(Nucleic acids)技術,用作治療和製造藥物。核酸存在於所有細胞之中,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DNA或RNA藥物,例如輝瑞的和莫德納疫苗,就是屬於核酸技術疫苗。疫苗中的核酸被脂質納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包裹與保護,並將它們傳遞穿過宿主細胞膜(cell membrane)然後進行抑制、添加、替換或編輯宿主細胞中的 DNA 和 RNA ,達到治療或預防效果。雖然它們很有用,但是它們很容易在傳送與儲存期間發生降解(degradation)導致藥力失效。

 

  • 健康科技|Apple AirPods Pro推助聽器功能,1新功能普通人都啱用,教你5分鐘Set好!

  •  

     

    拔罐是甚麼?

    拔罐是一種傳統中醫治療方法,最早記載在春秋戰國時代的《五十二病方》中。拔罐利用火燃、真空抽氣等方法,以罐作為操作工具,借助負壓和熱力,將玻璃罐中的空氣排走,使罐吸附於體表,待5-10分鐘拔除後,皮膚上就會留淡紅、或紫黯圓形罐印,這些紅印根據中醫所講,就是代表各類不同的瘀血。雖然在科學角度來講,拔罐對健康有幫助的證據仍然不足,不過本次研究團隊則嘗試以拔罐的原理去協助運送核酸注射藥物。

    注射拔罐實驗

    為了測試成效,研究人員利用了兩組白老鼠,並在它們的皮膚上層注射了DNA藥劑。一組在注射部位拔罐,而另一組則沒有。之後研究人員使用螢光顯微鏡監測白老鼠的DNA活性,他們發現沒有拔罐的老鼠在疫苗後4小時可以檢測到疫苗的基因表現,而接受拔罐的老鼠身上,在接種疫苗後 1 小時就可檢測到基因表現。

     

    而為了探討這項技術能否用於疫苗注射,研究人員進行了另一個實驗。這次,他們將白老鼠分成三組。

    • 第一組在第0及第14日注射兩劑疫苗而沒有拔罐
    • 第二組在第0日接受疫苗,然後拔罐
    • 第三組在第0及第14日接受兩劑疫苗然後拔罐

    他們發現,有做拔罐的老鼠比無拔罐的老鼠有更強的免疫反應。此外,研究人員更發現拔罐的老鼠不論打一劑或兩劑的免疫反應在統計上的差別不大。而且在牠們的注射部位沒有發現軟組織損傷(tissue damage)或淋巴細胞浸潤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有待加強的研究

    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拔罐作為增強疫苗輸送的方法有一定的潛力,然而由於背後機制與原因尚不清楚,亦缺乏可以測試的藥物,再加上控制拔罐的也有一定的複雜性,如果要確認兩者的因果,往後的改進實驗就變得十分具挑戰性。不過,相關的研究人員也表示,就算無法理解背後的操作,也不代表不值得使用。事實上,為了進一步肯定注射拔罐法的效力,研究團隊目前正打算向美國相關機構申請臨床實驗,作進一步的研究。

    資料來源:Science Advances, MNT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