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又稱「腦退化症」,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其中遊走及迷路等行為是患者相當常見的問題。為了減少阿茲海默患者偷走的風險,德國杜塞道夫市(Düsseldorf)本拉特老人中心(Benrath Senior Centre)就採用「假巴士站」(Fake Bus Station)的做法,吸引患者前往候車,同時給工作人員爭取時間外出尋人。

根據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2008年6月報道,本拉特老人中心會在院舍範圍附近設置一些綠色和黃色的巴士站牌,這類巴士站現時在德國已經停止使用;雖然年老患者會喪失短期記憶,但長期記憶依然活躍,當他們偷走時,長期記憶便會驅使他們前往候車,等待這輛永遠不會來的巴士,同時給工作人員爭取時間外出尋人。
工作人員表示,當他們找到患者後,便會告訴對方「巴士會晚點才來」,並讓其在附近休息;大約5分鐘後,患者就會完全忘記自己曾經打算離開。
借鏡德國經驗 九巴特製巴士站牌助安老院照顧患者

九巴公司去年亦為明愛利孝和護理安老院,特製兩個巴士站牌,希望喚起認知障礙症長者記憶,同時協助院方防遊走和治療訓練。九巴指,第一個站牌放置在地下花園,站名是「明愛安老院」,路線包括有47X、86A、89、281A及170,而另一個則放在二樓平台,巴士站名是「明愛日間中心」,路線包括有47A、81C、87D、88及89B。

院舍一級治療師李焯傑表示,將巴士站台引入院舍是看電視節目得到的啟發。他說,曾有電視節目介紹德國安老院舍的狀況,當中便有「假巴士站牌」的設計,可以協助院舍進行訓練和治療,於是決定借鏡。他又稱,巴士站台是長者的回憶,令其有慣性去等待;巴士站台入駐院舍後,一方面長者可以重溫等巴士的場景,以緩解不安的情緒,另一方面治療師或職員可以陪伴在側,關心長者從而提供合適的治療。
「假巴士站」做法有違道德?
另外,學術期刊《以色列衞生政策研究雜誌》(Israel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Research)2019年曾刊登一項研究,探討「假巴士站」(Fake Bus Station)的做法是否有違道德。研究指出,引入「假巴士站」的確有助看護人員更輕鬆管理阿茲海默症患者,惟這做法帶有欺騙成分,長遠有可能破壞患者與照顧者之間的信任。
研究最後建議,在考慮實施「假巴士站」的做法時,療養院應探用與現實中巴士站差異較大的設計,以減低患者被污名化的風險;而一旦發現這對患者產生負面影響時,療養院應立即避免使用這種方法。
資料來源:The Telegraph,九巴,Israel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