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癇症】港大研究:腦癇患者失業率逾3成 近4成認為負面標籤和歧視導致求職困難

醫療頭條

658

香港大學醫學院腦神經內科、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及香港腦癇基金會,今日聯合公布全港首個腦癇症患者就業狀況調查。調查發現有逾3成腦癇患者失業,其中有逾2成患者本身具大學學歷,有近4成受訪者表示,腦癇的負面標籤和歧視是求職中的主要困難。

研究團隊於2019年向16至65歲的香港腦癇症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並成功收回138份有效問卷。研究發現有66%受訪者參與勞動市場,當中近8成腦癇病情較輕微,屬局部性腦癇 (俗稱小發作);有近4成受訪患者具大學或以上程度學歷,但仍有逾3成受訪者失業;有7成半的在職患者平均每月兩次局部性腦癇發作,大大影響日常生活。

調查又發現,2019年本港一般人口失業率為3.9%,但腦癎症患者失業率高達33%,反映腦癇患者尋找工作的困難。近半數受訪者表示腦癇症導致求職困難、三成更認為腦癇症令患者難以維持工作,團體表示有關情況令人關注。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張錫坤醫生表示受訪者均有相當的學歷程度,但受腦癇症影響而未能就業,甚至面對失業困境而影響家庭經濟狀況。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張錫坤醫生。

香港腦癇基金會榮譽顧問兼國際腦癇局西太平區洋副主席熊德鳳女士指,每20人就有1人於一生中曾有腦癇發作,發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及階層人士身上。大部份腦癇患者受藥物控制,工作能力與常人無異,他們也從事各行各業,包括教師、商務人員、會計及金融投資者等。因為腦癇發作非常普遍,但維持很短的時間,患者便會恢復過來,繼續工作。

熊德鳳女士又建議企業把腦癇症列入公司的職員健康推廣及培訓活動,提高僱主及員工對腦癇的認識及相關處理方法。當有員工一旦患上腦癇症,管理層可提供適當的支援,建立腦癇友善共融的工作間,共同建構可持續的社會。

  • 許金山案重審案|許金山案迎最終章,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法官指許金山一行為成關鍵。

  • 香港腦癇基金會榮譽顧問兼國際腦癇局西太平區洋副主席熊德鳳女士。

    甚麼是腦癇症(Epilepsy)?

    根據衞生署網站資料顯示,腦癇症是一種令患者反覆出現抽筋的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當腦部神經細胞活動受到干擾,患者便會抽筋,並出現異常的行為、徵狀和感覺,包括失去知覺。每個人一生中患上腦癇症的風險介乎3至5%,以新生嬰兒、兒童和長者患上此症的風險最高。

    腦癇症一般分為局部性腦癇和全腦性腦癇,前者起始部位局限於腦部一個區域,而後者則同時涉及兩個大腦半球。如神經細胞活動擴展至整個腦部,局部性腦癇可演變為繼發性全腦性腦癇發作。要視乎哪類發作,其徵狀會有不同,當中可涉及短暫精神紛亂、雙眼瞪視、四肢不自主地抽搐、失去知覺或意識,以及精神方面的徵狀。

    抗腦癇藥通常是治療首選,雖然不能通過藥物根治腦癇症,但有約70%腦癇症患者可藉定時定量服用處方藥物以控制發作。如藥物未能控制病情,便可能要施行手術或按醫生指示採用其他療法。其他療法包括迷走神經刺激(於皮膚下植入一個小儀器以電流刺激神經),和間中建議用於兒童的生酮飲食(含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飲食方式)。

    Source:衞生署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