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多發性硬化症第三針後T細胞反應變強 或可為同類患者帶來好消息

專科資訊

1,256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於2021年11月在南非首次發現,目前正演變成主流病毒並迅速蔓延。根據目前研究顯示,Omicron的棘蛋白擁有多種突變能力,可令它擁有逃避抗體的能力。而來自瑞士研究團隊希望了解第三針會如何影響免疫系統(T細胞),於是在12月21日於醫學期刊交​​流網站medRxiv上刊登了相關研究,目前仍待同行審批。

 

樣本抽查

調查尋找了20 名患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並接受抗 「CD20 治療」(ocrelizumab)的成年人,在接種第2劑疫苗後6-7個月後接受第3劑疫苗,並在注射前一個月及接種後一個月抽血,分析當中數據,然後量度CD4和CD8兩種T細胞(cytotoxic,毒性細胞),能有幾大程度專門針對到變種病毒Delta與Omicron,並使用活性標記(AIM, activation induced marker)比較注射第三針前後的T細胞的活性頻率(frequencies)。

 

  • 許金山案重審案|許金山案迎最終章,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法官指許金山一行為成關鍵。

  • 為甚麼要調查多發性硬化症?

    因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在疫苗接種人士中屬於高危,很多時候需要醫生證明才允許接種,本次實驗可以探討此一類免疫系統疾病人士在注射第三針後所獲得保護力,可為其他同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帶來指標。

     

    實驗結果

    後來發現CD4和CD8兩種T細胞在接種疫苗六個月後,還能辨識到變種病毒,儘管對 Delta和Omicron的活性頻率較低。第三劑之後,T細胞對於所有變種的抗體反應都有所增強,特別是CD8這一組。但就針對性而言,還是未能完全地有效針對到Delta和Omicron兩種變種病毒。而受驗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接種過疫苗後,他們的T細胞展現出強大的反應,可識別在身體循環系統中的變種Delta和Omicron,顯示了第三針或可提升細胞毒性去為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調節並抵抗新冠肺炎的重症,可見未來需要繼續針對Omicron的特性與T細胞活性頻率降低做相關的臨床實驗。

     

    甚麼是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腦部及脊髓)的疾病。人類的神經細胞像複雜的電線,而這些「電線」外層包裹著一層叫「髓鞘」的物質,就像包裹電線外層的塑膠(絕緣體),使「電線」不致短路,並同時加速神經傳導訊號,令神經系統正確傳遞訊號並正常運作。但當「髓鞘」被破壞後,神經訊號傳導就會變慢甚至停止。

     

    多發性硬化症成因

    多發性硬化症被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分辨細胞是來自自體或外來入侵者,形成攻擊自身組織,令髓鞘受損,導致神經無法正常地傳遞訊息。此症一般是中年發病,平均發病年齡是二十多歲,女性比男性早五年,且女性發生的比例約為男性的兩倍。

     

    資料來源:medRxiv, Eric Topol twitter, 香港肌健協會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