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日劇女王石原里美(或稱石原聰美)今日(10日)宣布懷孕,預產期在春天。在2020年與圈外男友閃婚後,婚後1年多,成功「造人」。現時,石原里美已進入穩定期,心情相當安定,預計新生將在春天出世。有關產後會否繼續演藝工作,她表示日後會以孩子為第一考量,演藝工作將量力而為,希望各界繼續給予溫暖的守護。


婦女產後體內荷爾蒙會出現變化,加上照顧初生寶寶的挑戰、日常家庭生活的問題、職場工作表現等等,往往令產後婦女易在分娩後出現情緒問題。
「產後抑鬱症」成因不明
資料顯示,約13%至19%的產後婦女會有「產後抑鬱症」,病徵與「抑鬱症」相同,通常在女士產後 6 星期至 1 年內發生。但產後抑鬱症的成因不明,研究顯示臨床因素、心理因素、與懷孕、生產及嬰兒相關的因素,都有機會增加婦女患上產後抑鬱的風險:
- 懷孕及分娩後,婦女的賀爾蒙出現變化,如雌激素、黃體內泌素、氫基皮質酮、及甲狀腺素等都會有轉變,令情緒波動。
- 過去曾患上精神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及出現產前出現焦慮或抑鬱症狀。
- 性格容易焦慮、缺乏社交支援
- 與伴侶或婆媳關係欠佳
- 家庭暴力、經濟困難、生活壓力事件
- 分娩前後出現併發症、緊急剖腹分娩
- 曾經流產、難以懷孕
- 意外懷孕或對懷孕感到矛盾
- 嬰兒患有嚴重先天性疾病或早產
「產後抑鬱症」的8大症狀
- 大部分時間情緒持續低落,例如感到沮喪、憂愁,無故的哭泣或欲哭無淚
- 對以往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甚至對孩子也失去興趣)
- 食慾不振
- 失眠或早醒
- 經常感到疲倦及缺乏活力
- 難以集中精神及作出決定
- 自責內疚,感到一無是處和絕望
- 過分焦慮、煩躁不安
如以上的情況持續多於兩星期,並明顯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便應及早尋求協助。
產後抑鬱的治療方法
服用藥物:平衡體內情緒系統的腦遞質分泌
心理輔導:醫生亦會透過心理的輔導,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分析療法,幫助控制情緒。
預防勝於治療
在懷孕前,夫婦應有充分的準備,作出適當的家庭和財務安排,對養兒育女抱切合實際的期望,有助適應產後的生活。夫婦一同學習懷孕、分娩和照顧嬰兒的知識,如參加產後支援小組、講座及工作坊,與其他家長溝通和分享經驗,建立支援網絡。與伴侶及其他家庭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促進了解,互相支持。確保產後婦女有足夠休息,可以抽時間進行休閒活動,如散步或聯絡朋友,保持健康飲食。
輔導及支援
如婦女產後出現情緒問題,可以致電所屬區域的母嬰健康院、家庭醫生,作初步評估情緒狀況及有需要時轉介專科跟進。另可安排私人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專業社工或輔導員作專業評估和治療。
資料來源:石原里美Instagram,衛生署,仁安醫院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