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引發的人心惶惶 | 林震醫生

精神科(醫生博客)

540

農曆新年過後,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急速轉壞,導致很多市民驚惶失措,社會籠罩着一片愁雲慘霧,市民再一次出現搶購潮,天未光已有人在超市門口排隊,超市的貨架掃得空空如也,不少讀者都希望筆者能分析這次搶購潮。首先現在困擾大部份市民的都是屬於焦慮 (Anxiety) 情緒,由於我們面對的將來存在着很多的不確定性 (Uncertainty),因此大家會有焦慮、恐慌和徬徨無助的感覺。

在會診期間,有一位焦慮症患者告訴筆者,他已儲備了兩個月的糧食,我告訴他這就是焦慮情緒所引發的問題,我提點他即使實施全民檢測和禁足令,也只是維持十天,那麼為何他要儲備幾倍的糧食?我也指出即使實施禁足令,很大機會都容許一位家庭成員購買生活必需品和食物,因此他的行為已反映出他是過度恐慌。現在很多市民都活在惶恐之中,感到徬徨無助,只要大家的心境調節至平靜 (Peaceful) 的狀態,其實眼前的問題未必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我們的情緒很容易被外界所影響,即是心隨境轉,然後負面思維會無限擴大,像杞人憂天一樣,擔心有一日天空真的會塌下來。每天我們也會從不同的途徑獲取新的資訊,首先我們要客觀地分析內容的真確性,然後作出理性和恰當的行為。就以筆者為例,本人也會到超市購買食物或防禦用品,但當本人買了足夠自己及家人所需的份量,就會將餘下的物品留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只要大家的心情能夠從焦慮徬徨轉變為平靜的情緒,市面的恐慌情緒就會很快消失,供應商已清楚表明物品的供應是沒有出現問題。

想要跳出焦慮思維框框,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帶著樂觀積極的心態,學會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一面,或許你會發現其實自己已經積存了足夠的食物、日用品和藥物。遇到社會恐慌時,要時刻提醒自己轉換思維模式,一切環境的轉變都可以從轉好個人心境開始。我們未必能改變眼前的事物,但是我們永遠能改變對事物的態度。

作為香港市民,當然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例如盡快打疫苗、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照顧身邊的家人、保持社交距離和減少外出。相關部門也應盡快發放清晰的指引,這樣就能化解市民心中的疑惑,化解社會存在着的不確定性,指引越清晰和條文細節越清楚,市民的情緒就會越快平靜!

  • 醫思直說丨從《白日之下》看真正的「老有所依」、林震醫生帶你了解老友記的「平安三寶」

  • Text by 林震醫生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