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Malaria)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單是2020年就感染約2.41億人,奪去逾62.7萬人性命,當中95%個案來自非洲地區,5歲或以下的小童更佔總死亡總數80%。瘧疾經帶瘧原蟲的蚊子傳播,過去從來無疫苗可以預防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不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近日報道稱,瘧疾疫苗已經面世。
麻省理工:「瘧疾疫苗」已面世!
2021年10月,世衞批准使用英國知名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所研發的瘧疾疫苗「RTS,S」,是全球第一款。與此同時,德國藥廠BioNTech亦將以mRNA技術研究瘧疾疫苗,預計今年會展開臨床實驗。「RTS,S」的誕生,不單為人類撲滅瘧疾帶來曙光,亦可能啟發科學界對抗其他熱帶疾病,而現時全球約有15億人正受寄生蟲感染。
寄生蟲是細小的多細胞生物,但其基因組的體積,通常遠超病毒或單細胞病原體約500到1,000倍,因此寄生蟲面對免疫系統反應時,或會以難以捉摸的方式變異。以瘧原蟲為例,到生命循環的後期,其表面的蛋白質組合多達60種選擇,會因應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選取最合適的一種。新款的瘧疾疫苗,其實早在1987年就開始測試,到90年代才研究出,以瘧原蟲生長前期的表面蛋白,混合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再加上由稀有智利樹種提煉的物質,與解毒後的沙門氏菌脂質分子混合而成的免疫佐劑,製成配方。
1997年,該疫苗進行第一次臨床實驗,在7名志願者之中有6人成功產生保護力。經過漫長的審批和研究工作,2009年終於首次在7個非洲國家約1.5萬名小童身上展開大型試驗。直到2014年為止,該測試大致上成功,但有小量女童得了細菌性腦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有女童則死於其他原因,雖然以統計學角度而言不算顯著,但仍引起各界焦慮。直到2019年,研究團隊於肯雅、馬拉維和加納再進行試驗,當中80萬小孩接種疫苗,終於消除有關該疫苗安全的疑慮。
不過,對比其他疫苗,去年才面世的「RTS,S」保護能力明顯偏低,在接種頭一年,預防重症的功效率(efficacy)大約只有 50%,而且會隨時間下降;相對之下,小兒麻痺疫苗的有效率是99%。但科學家依然認為疫苗面世是一大進步,專家現時建議小朋友在5個月到17個月大期間要接種3針,再隔12個月到15個月後接種第四針。臨床測試指出,如果接種疫苗,加上現行的公共衛生措施(如滅蟲、預防性藥物等),可大大減低瘧疾死亡數字達70%。
哈佛大學免疫學家Dyann Wirth表示,瘧疾疫苗能拯救很多性命,長遠亦能鼓勵更多投資者和基金會資助與寄生蟲疾病有關的研究工作,以找到更有效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