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第五波疫情下已累計數千名患者離世,雖說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階段,但當親愛的家人或朋友離世卻很易令人一蹶不振,有部分人的認知功能更會受影響,例如記性變差和無法集中精神等等。究竟喪親之痛會引致認知障礙症嗎?親屬又該如何走出喪親傷痛?
撰文: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爸爸可否不要老》電影劇照、Photographee.eu@Shutterstoc
認知障礙症|心理創傷構成認知障礙?沈君豪醫生:喪親之痛會令人出現記性差、思考緩慢等問題
認知障礙症不可逆轉
認知障礙症是指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腦部的認知功能倒退,患者的集中、記憶、思考、理解、計算、語言、學習和判斷能力會受影響,部分患者會伴隨情緒起伏波動。認知障礙症是無法逆轉和長期的疾病,徵狀可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短期記憶變差,例如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混淆時間觀念、認不到熟悉的地方、失去方向
中期:徵狀愈來愈明顯,例如經常忘記近期發生的事、忘記人名和物件名稱、溝通和社交出現障礙、自理能力下降、不斷重複說話或提問
晚期:無法分辨時地人和親友、無法自理、失禁、或需他人照顧日常起居飲食
造成認知障礙症的成因有眾多,可以由一個病因或多個病因造成,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俗稱腦退化。另外,患有其他疾病例如中風、路易體認知障礙症、藥物影響等等也會導致認知障礙症。
喪親之痛造成短期的認知功能失調
喪親之痛並不會造成認知障礙症,但哀痛的確會影響認知功能。當人處於哀傷過程,認知功能或會受情緒影響而缺損,出現茶飯不思、悶悶不樂等抑鬱情緒,更會因記掛離世親人而心不在焉、難以集中精神、記性變差,失去決策能力等。不過這些情況會隨哀傷情緒消失而減退,大部分人士的認知功能會漸漸恢復。因此,喪親之痛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只是短暫和過渡性的現象,未達至認知障礙症的程度。
最近有位婆婆在喪偶後幾個月,出現不少認知障礙的徵狀,例如經常忘記自己有否吃飯或吃藥 、忘記與人說過的話、不斷重複問題、出門忘記帶鎖匙等;家人不斷從旁支持、鼓勵、陪伴、常與婆婆行山和飲茶。透過感受親人的愛和關心,她的情緒慢慢緩和下來,認知功能亦逐漸恢復,以往「失魂」的現象減退了很多。
雖說哀傷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大多屬於短暫性,但是近年亦有研究顯示,喪親之痛和哀傷與認知障礙症存在某程度上的關聯:喪親之痛造成巨大腦部壓力,而壓力會間接促使認知障礙和腦退化加速,不過兩者的確實性和認可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哪類人士較易因喪親之痛引發認知障礙症?
增加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因素包括吸煙、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抑鬱症病史、社交疏離、年長(尤其為65歲或以上人士),這些高風險人士經歷喪親之痛時會較易引發認知障礙症。
家屬該如何走出喪親傷痛?
面對生離死別,感到悲傷是自然的反應,家屬一般都不需要任何藥物幫助或治療。而以上的認知功能障礙會隨時間療癒,毋須過份擔憂。
反之,勇敢面對傷痛,嘗試接納失去親人的事實,在心裡留一個屬於離世親人的位置,並嘗試以另一種方式去維持與親人關係的延續,例如將他的教訓、良好習慣和行為銘記於心,然後在生活中活現他的好行為才是處理傷痛的良方妙法。
身邊的親朋好友可多陪伴當事人,盡量投以同理心,體會其家人離世的思念和情緒。此時他需要的未必是安慰的言語,而是陪伴及多給予情感上的支援,支持他們走過哀傷的進程。另外,可在日常生活上施以援手,減輕他們對日常生活的擔憂。
若喪親後哀傷心情未能隨時間過去而減退,持續半年以上無法緩和,並對生活造成影響便有可能是屬於「持續性複雜哀慟疾患」,這有別於一般的哀傷,需要尋求醫生的協助。如出現情緒病徵狀,也需尋求治療。
沈君豪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榮譽臨床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ChB (CUHK)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 Dip Med (CUHK)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MRCPsych (UK)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FHKCPsych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 FHKAM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