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亞型丨中大醫學院:直系親屬同患重度抑鬱+夢遊,患腦退化機率400%UP!

醫療頭條

279

抑鬱症亞型丨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重度抑鬱症共病發夢期夢遊(RBD)患者,其直系親屬比沒有共病RBD的重鬱症患者家庭有較高出現腦退化徵狀的風險,揭示了抑鬱症具有異質性。團隊已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

撰文:Yuuki@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丨圖片來源:Pixel-Shot@Shutterstock、GBALLGIGGSPHOTO@Shutterstock丨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抑鬱症亞型丨中大醫學院:直系親屬同患重度抑鬱+夢遊,患腦退化機率400%UP!

香港有超過30萬名抑鬱症患者及1.2萬名柏金遜病患者,按估算,抑鬱症病人患上柏金遜病的可能性可比無抑鬱症人士高出1.5倍至3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團隊,近日進行了一項家庭研究,調查重度抑鬱症(重鬱症)、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RBD),又稱發夢期夢遊,和腦退化疾病三者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重鬱症共病發夢期夢遊患者的直系親屬,比沒有發夢期夢遊的重鬱症患者家庭有較高出現腦退化徵狀的風險,揭示了抑鬱症具有異質性,而共病發夢期夢遊的抑鬱症可被獨立視為一種與腦退化密切相關的抑鬱症亞型。團隊已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上。

抑鬱症亞型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左);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黃蓓教授(中);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博士後研究員王靜博士(右)。

抑鬱症、柏金遜病與發夢期夢遊

柏金遜病是一種慢性腦部衰退的疾病,成因是由於腦幹內的「黑質體」退化,令腦部指揮肌肉活動的功能受損,導致肌肉不受控制,患者會漸漸出現行動障礙和認知障礙。因腦細胞一旦損毀便難以逆轉,此症目前只能紓緩病徵,暫無根治的方法,惟因其有長達10至20年的先兆期,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並提早長期接受適當治療控制病情,於發病後一般仍能享有生活品質,壽命也能與同齡人士相若。

  • 淘寶玩具|內地淘寶大熱、真火煮飯仔玩具!10歲童玩至三級燒傷,2弟慘同遭殃!

  • 因情緒病會增加神經發炎(Neuroinflammation)指數,令腦退化的風險提升。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博士後研究員王靜博士指出,抑鬱症病人患上柏金遜病的可能性比沒有抑鬱症的人士高約1.5至3倍;而發夢期夢遊是明確的先兆期腦退化病徵,有研究顯示九成以上的發夢期夢遊患者在15年內會轉化成柏金遜病及其他腦退化病。

    中大醫學院為確認精神病共病RBD的腦退化風險進行家庭研究

    重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長遠更有患上柏金遜病和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惟當中發病機制仍尚待了解。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去年發表的一項早期研究發現,每11個重鬱症患者中就有1人經睡眠檢查確診患有RBD,其發病率比一般人高近10倍。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黃蓓教授表示,重鬱症與發夢期夢遊共病患者比一般重鬱症患者攜有較多腦退化前期生物標記及病徵,如嗅覺缺陷、色盲和紋狀體多巴胺傳遞減少等。

    抑鬱症亞型
    中大醫學院為確認精神病共病RBD的腦退化風險進行家庭研究。

    為了進一步確認與精神病共病發夢期夢遊(RBD)相關的腦退化風險,中大精神科學系團隊由2017年至2021年期間,招募了1,371名參加者進行了一項為期4年的家庭研究,比較患有RBD和沒有RBD的精神患者親屬出現突觸核蛋白病變特徵的發生率。當中包括了沒有精神病患的直系親屬為健康對照組;精神病患者的直系親屬為精神病患對照組;以及精神病共病RBD患者的直系親屬作為精神病共病RBD組。

    結果顯示,同時患有精神病及RBD病人的直系親屬,患RBD風險比其他兩組高2至11倍,而患柏金遜症等腦退化病風險則比其他兩組高4至5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可為精神病共病RBD患者家庭出現腦退化病徵的病理提供啟示。

    研究發現重鬱症共病RBD可能屬於1種抑鬱症亞型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亦發現了沒有共病發夢期夢遊的精神病患者親屬,並無顯著的腦退化風險,或許表明了抑鬱症的病因中可能存在著差異。團隊認為重鬱症共病RBD可能屬於一種抑鬱症亞型,其特徵為後發性,即多數病發於40歲以後及帶有嚴重的抑鬱徵狀,而此種亞型與潛在的腦退化病徵有關;對於沒有共病發夢期夢遊的抑鬱症則為另一種亞型,一般屬於早發性,即在40以前病發、與成長因素及家庭聚集性相關,但就沒有明顯與突觸核蛋白病變相關的腦退化疾病風險。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教授表示:「此項研究不但釐清了精神病共病RBD的特徵以作獨立診斷,還揭示了經睡眠檢查確診RBD的抑鬱症患者帶有潛在腦退化風險,可視為一種抑鬱症亞型。」

    抑鬱症亞型
    研發發現,同時患有精神病及RBD病人的直系親屬,患柏金遜症等腦退化病風險高出4至5倍。

    團隊希望成果有助於為精神病患者尋找預防腦退化疾病的干預措施

    現年68歲、患有抑鬱症十多年及後出現夢遊症徵狀患者梁先生指出,他經常發一些夢境清晰及真實的夢,那些導致他出現夢遊的夢境與一般夢境有異,「整個過程會記起好清楚,同埋同常呢啲夢係有一個故事性,唔係話突然間踢一腳就踢一腳」,例如他曾夢到自己在跨欄,而現實中他亦以相似的動作滾落床。他表示近年的確出現了記性差、手震及平衡力衰退等徵兆,現時則有服藥控制病情。

    其患有焦慮症的二弟在參與研究後亦同樣經睡眠監測被診斷出患有RBD,但症狀則比哥哥輕微,而他們另外的直系親屬中亦有多位成員患有包括抑鬱症在内的精神障礙。對於知道自己有較高風險發展成腦退化症,梁先生則表示現正積極學習面對,多運動及保持平靜心境以延緩疾病進程。

    榮潤國教授指出,雖然目前尚未有治療腦退化症的方法,但是次研究成果有助於有系統地識別患有RBD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重鬱症患者,以優先為這些患者採取預防腦退化的干預措施。團隊希望研究發現可有助於促進精準精神醫學,以及為精神病患者尋找預防腦退化疾病的方案。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