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運動的風氣愈趨普及,這是值得高興的,但骨科專科文浩然醫生提醒,做運動必須盡量減少受傷,萬一受傷則必須適當處理,才可以安心繼續運動。他分享了以下個案:
「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是籃球愛好者,他有次打籃球的時候扭傷了膝頭,到診所時已發現膝頭很腫很痛,屈起和伸直都有問題,經過檢查之後發覺他十字韌帶斷裂。在這種情況下他暫時不可以再做運動,因為沒有了十字韌帶膝關節就相當不穩定,長遠來說再做運動會直接影響膝關節的健康,例如關節軟骨有可能再受傷,以及會急速退化。最終,他的治療方案是做手術重建十字韌帶,之後再進行一連串的物理治療復康,最後大約九個月後 他終於可以再打籃球。」
文醫生表示,運動受傷在關節來說大多是關節的軟骨受傷,或者是關節附近的軟組織例如纖維組織、韌帶組織、肌肉組織、筋腱組織等受傷。一般情況下運動後是不會出現關節腫痛的,如果出現腫痛的話就要留意一下,會不會是過勞的原因,或是真的出現受傷,例如可能是一些結構的受損。而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
- 如果該運動本身是比較激烈的,例如一些碰撞式的運動,可能是打欖球、籃球或足球之類,有可能因為力度太大而令關節受損的風險增加。
- 關乎做運動的人本身的體質,如果本身有做運動的習慣,肌肉強健的話,通常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本身沒有做運動的習慣,肌肉耐力會較低,關節位置的活動幅度也比較差,便容易受傷。
- 對於運動新手來說,更需要留意姿勢上的問題,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影響到關節較容易受傷。
- 注意運動的耐力度,即時間長短的問題,如果要一下子長時間做運動,就要特別小心避免受傷的出現。
如果真的不幸地運動中途出現受傷的話,該怎麼處理呢?文醫生表示,「第一時間需要休息,不要再做運動,然後就需要留意腫脹的情況。一般來說對於關節的受傷可以簡單急救處理,包括休息,可能需要冰敷,以及需要給予壓力箍著患處,令它不會繼續浮腫。若有需要就應即時尋找專業意見,找出問題。」
例如,偶爾運動後感到關節痛楚的話,可先觀察情況,但如果每次運動後關節都會出現腫痛,便值得擔心內裡的結構是否有問題,所以這情況最好盡快尋找專業意見,檢查關節結構,確定無問題才再做運動會比較安全。
「有些情況,例如上述個案的十字韌帶斷裂,或者膝關節半月板受傷,若沒有適當處理而你又再繼續進行運動的話,可能會增加再次受傷的機會。關節受傷而延誤治療,往往有機會出現更嚴重的後果,例如關節的軟骨會進一步磨蝕,長遠來說關節提早退化的機會就會大大的增加。所以,運動人士最重要是保持自己的狀態,以及一定要做熱身運動,特別是進行激烈運動之前,我們可以做一些拉筋的動作,稱之為靜態的熱身動作;亦可以做動態的熱身動作,例如準備進行速度較本的跑步,就可以慢跑作為熱身動作,有助減低受傷風險。」文浩然醫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