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齊昕離世|梁振英二女梁齊昕猝逝!倒臥筲箕灣服務式公寓,疑因病發離世終年33歲。昨晚約10時40分,該服務式公寓的職員報案,表示發現一名女住客昏迷倒臥於房間地下。警方接報後迅速趕抵現場,經救護人員檢查後,不幸證實事主已當場不治。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之處,其確切死因仍有待驗屍後確定。
撰文:CK@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梁齊昕IG
梁齊昕離世|梁振英二女梁齊昕猝逝!倒臥筲箕灣服務式公寓,疑因病發離世終年33歲。
前特首女兒深夜香消玉殞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次女梁齊昕,驚傳於昨日(8日)晚上在筲箕灣一間服務式公寓內猝然離世,終年僅33歲。昨晚約10時40分,該服務式公寓的職員報案,表示發現一名女住客昏迷倒臥於房間地下。警方接報後迅速趕抵現場,經救護人員檢查後,不幸證實事主已當場不治。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之處,其確切死因仍有待驗屍後確定。
梁齊昕離世|梁振英深夜現身證實噩耗
消息指死者為梁振英二女梁齊昕,今日(9日)凌晨約1時許,梁振英由一名要員保護組警員陪同下抵達涉事公寓。之後梁振英於清晨約五時,在其Facebook帳號發帖,證實女兒齊昕離世。他在帖文中寫道:
「齊昕走了,走得很突然,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只是安詳的躺在床上。
前幾天她還主動去接種流感疫苗。
感謝警方和法醫的調查,目前可以排除自殺和其他的可疑。
感恩各位朋友在我們一家最困難時刻的關心、理解和慰問。」
警方亦將案件列作「屍體發現」處理。
梁齊昕離世|社交平台留下最後訊息
梁齊昕生於1991年9月11日,為香港第四屆行政長官、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的次女。她曾於德瑞國際學校就讀,其後赴英國升學,畢業於一著名女子高中,並曾入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法律系,但於2013年6月休學。
梁齊昕活躍於社交媒體,過去不時因其出格言行成為傳媒焦點,她最後一則Instagram帖文發於上月6日,以黑底白字寫上:
「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sick. And I’m rarely sick. Will revert back in 3-5 business days. Apologies」
(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病。我很少生病。我將在3至5個工作天內恢復過來,為此致歉)。
而在三月份,她亦曾發布帖文,透露「2024年是自己不好的一年,相信有許多朋友也有這些經歷,恐怖的生活日復日,每一天都像恐怖騷一樣。」,並附上右腳起水泡的照片,疑似被熱水燙傷。
梁齊昕離世|曾受精神健康困擾
事實上,梁振英曾公開承認女兒健康出現問題。早在去年,梁齊昕就曾入住東區醫院精神科留醫,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身穿醫院服的照片,當時她表示希望有記者到場,並想找人帶她回家。此外,在2016年,梁振英宣布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時,曾透露女兒梁齊昕留院兩個多月,他需每晚探望陪伴,感到吃力。當時有傳聞指梁齊昕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私家房留醫,並由精神科專科醫生負責治療。
梁齊昕離世|死因有待專業判斷
今日凌晨2時45分左右,有兩名法醫人員進入涉事公寓,相信是為死者遺體進行初步檢驗。清晨5時許,仵工到達現場,將梁齊昕的遺體移送至殮房。根據警方初步判斷事件無可疑,但要確定梁齊昕的具體死因,仍需等待法醫進行詳細的驗屍(post-mortem examination)。驗屍是法醫病理學的重要環節,透過對死者遺體進行解剖檢驗,結合相關的毒理學、病理學等檢查結果,從而判斷死亡原因、死亡方式及死亡時間等。由於梁齊昕的離世較為突然,驗屍結果將有助於釐清是否由潛在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目前各界對梁齊昕的猝逝深感惋惜,並向梁振英及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猝死通常是指在症狀出現後一小時內發生的非預期死亡。根據世衛定義,假如患者在急性病發後6小時內宣告不治,便屬「猝死」。而絕大多數人士在猝死前,與一般健康人士無異。常見原因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和其他急性病變。高血壓是猝死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因其可導致心肌梗塞、腦出血等致命併發症。
不過,凡可能加重心臟負荷、提高突發性心跳停止機率的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熬夜、過度疲勞、精神壓力過大、長期吸煙及酗酒)和進行過度劇烈運動等,都為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高風險因而造成心臟病猝死、心悸猝死、二尖瓣脫垂猝死等。
急診專科醫生指出,猝死前可能會出現一些徵兆,如胸痛、呼吸困難、心悸等。市民應該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此外,專家建議年輕人應注重健康管理,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
心因性猝死先兆:
- 1.)左胸胸痛或胸悶
- 2.)呼吸急促或困難
- 3.)心悸
- 4.)原因不明的疼痛
- 5.)冒冷汗、腸胃不適
- 6.)頭暈、全身乏力
心因性猝死主要由心室放電異常引起,這會導致心律不整,如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進而使心臟無法正常跳動。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肥大和先天性心臟病。預防心因性猝死的方法包括規律作息、戒煙、保持良好體態和定期運動。
年輕人猝逝的案例時有耳聞,年輕族群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以下是一些年輕族群應注意的健康事項:
- .定期體檢: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
- .健康飲食:均衡飲食,避免過度攝取高油、高糖、高鹽食物。
- .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適度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心理健康:保持樂觀心態,及時排解壓力。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通往心肌的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堵塞,血液無法被送至心肌,而導致心肌缺氧或壞死、心臟功能受損,嚴重可致猝死。急性心肌梗塞是大部分突發性心臟病的主要成因,病發時可能毫無先兆,最常見的徵狀為強烈胸痛,疼痛感會延伸到肩膀、脖子、甚至後背等,伴隨呼吸困難、冒冷汗、暈眩等症狀,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隨著病況惡化,患者可能會失去意識、甚至休克;亦有患者在發作期間不會察覺到任何徵狀,稱為「靜息心臟病發作」,常見於糖尿病病人或年齡超過75歲的長者身上。
因心肌梗塞可導致嚴重心律失常以致有生命危險,甚至猝死,所以當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懷疑症狀,應立即召喚救護車,不可遲疑,以免扼殺救治的成功率。若能盡快為患者施行心肺復甦法(CPR)或使用自動體外心臟去纖顫機(AED去顫機)去顫,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機會。
可按以下4個步驟進行急救:
- 嘗試叫醒患者,確認其呼吸意識及有否心跳;
- 請旁人協助呼叫救護車並取得公共自動電擊器(AED);
- 為患者施予心肺復甦術(CPR);
- 取得AED後將其電擊片貼到患者胸前,依指示執行電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