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離世|一代宗師教宗方濟各與世長辭,腦中風引發心臟衰竭,享壽88歲。

專科資訊 - 腦神經科

93

方濟各離世|一代宗師教宗方濟各與世長辭,腦中風引發心臟衰竭,享壽88歲。梵蒂岡早前宣布,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與世長辭,享壽88歲。這位來自拉丁美洲的首位教宗,以其謙卑、慈悲以及對弱勢社群的關懷備受全球尊敬,而梵蒂岡官方隨後公布其死因為腦中風引致昏迷,最終導致不可逆轉的心臟衰竭。

撰文: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方濟各離世|一代宗師教宗方濟各與世長辭,腦中風引發心臟衰竭,享壽88歲。

梵蒂岡於當地時間4月21日上午7時35分發出官方死亡證明,證實教宗方濟各在位於梵蒂岡的聖瑪爾大之家(Domus Sanctae Marthae)安詳離世。聲明指出,教宗的死因是腦中風導致昏迷,並最終引發「不可逆轉的」心臟衰竭,當地醫生透過心電圖成像確認死亡。

方濟各離世|復活節公開露面成最後身影

就在逝世前一天(4月20日)的復活節星期日,教宗方濟各仍坐著輪椅在聖伯多祿廣場向數千名信徒致意並送上祝福,也成為他最後一次在重要場合公開露面。他當時以一句「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復活節快樂!」(Dear brothers and sisters, Happy Easter!)開始了他最後一次的「致全城及全球」(Urbi et Orbi)的文告。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在教宗逝世後表示,很高興當天能見到教宗,儘管當時顯然見到教宗病重。

梵蒂岡在公布死訊同時亦補充,教宗方濟各在擔任教宗的12年間,曾罹患多種疾病,包括動脈高血壓、多發性支氣管擴張和乙型糖尿病,這些病況此前從未對外公開過。教宗在今年二月至三月期間曾因呼吸道感染、雙側肺炎入院治療長達五週,健康狀況一直備受關注。然而,最終導致教宗逝世的直接原因,仍為突發的腦中風。

  • 六旬大廚手麻如針刺 鑊鏟都揸唔穩險釀意外?神經受損警號勿輕視!

  • 教廷同時公布了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6月29日簽署的最後遺囑,表明希望死後安葬在羅馬四座宗座大殿之一的聖母大殿(Basilica of St Mary Major)。教宗在遺囑中明確表示,其墳墓必須建於地下,風格簡樸,不加任何特殊裝飾,並且銘文只須刻上他的拉丁文教宗名字「Franciscus」。他選擇安葬於此,是為了感謝聖母「溫順而慈母般的照料」,並提到感受到「人生的暮光將近,心中懷抱對永生的希望」。

    方濟各離世|各界領袖紛紛致哀

    教宗方濟各的逝世引發全球各界領袖的深切哀悼,荷蘭首相斯霍夫(Dick Schoof)形容教宗方濟各在各方面都是人民領袖;德國候任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讚揚他對社會最弱勢、正義與和解的不懈奉獻將永遠被銘記;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亦向他作出致敬,指教宗在任期間始終站在最弱勢、最脆弱的群體一方;西班牙政府更宣布為教宗逝世哀悼三天。

    根據天主教會的傳統儀式,教宗方濟各逝世後將進行一段稱為「九日守靈」的哀悼期教宗的遺體已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小聖堂入殮。預計最快將於4月23日移送至聖伯多祿大殿,以供公眾瞻仰致意。一批樞機主教將於4月22日召開會議,以確認葬禮等後續安排。另外,全球135位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將會在梵蒂岡西斯汀小堂(Sistine Chapel)參與閉門會議,以不記名秘密投票方式選出新教宗。

    方濟各離世|認識腦中風

    腦中風是指由於腦部血液供應受到干擾,造成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份的養料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患者越快獲得治療,就能有越大機會可以減低中風所造成的影響。據統計,全球每年估計有1,370萬宗新增個案,於2017年,全世界有逾 616 萬宗中風死亡個案。

    中風主要可分為:

    • 因腦血管受到血栓阻塞腦部血液流通而導致的「缺血性中風」
    • 血管破裂以致輸往腦部的血液中斷而導致的「出血性中風」

    若延誤治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可挽救的後果。因此,了解中風的先兆至關重要。

    當懷疑出現中風時,可謹記「FAST」四個口訣:

    1. F(Face)

    觀察微笑時面部表情(左右側嘴角)會否不對稱

    2 A(Arms)

    讓對方平舉兩手,觀察會否不自主地掉下來

    3 S(Speech)

    嘗試作簡單提問/對答,看會否出現表達困難,或口齒不清的情況

    4 T(Time)

    若發現有以上症狀,需立刻致電999尋求協助

    缺血性中風的患者需在4.5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溶血劑治療,以令栓塞的血管回復暢通,減少腦細胞缺氧壞死的情況

    方濟各離世|中風嚴重可致命

    中風可導致各種程度的殘疾,例如: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流口水,非常嚴重的中風可致嚴重者甚至昏迷或死亡。任何年齡人士均可能中風,不過主要影響長者,40歲以下人士並不常見。除年齡增長外,不可改變風險因素亦包括種族、有中風家族史和遺傳性疾病。此外,高血壓、吸煙、不健康飲食、 缺乏體能活動、飲酒、心理壓力、中央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及心臟問題會增加中風機會。

    近日中風有年輕化趨勢,其實大多數中風病例是可以透過健康的身體生活模式來預防:

    • 戒除煙酒
    • 作息定時,保持心境平和,加上適當有恆的運動
    • 注意均衡飲食,不要吃太多肥膩或甜的食品;避免過胖
    • 血內膽固醇過高者節制飲食或接受治療
    •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接受檢查和治療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