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如要進食未煮熟的食物,必需要經過嚴謹處理,方可避免食物中毒風險。近日中環就有餐廳懷疑在婚宴中提供了含諾如病毒的「生醃沙白」,導致賓客出現上吐下瀉等病徵。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惟餐廳拒絕承認與事件有關,更聲稱新人散播謠言、敲詐勒索。
編輯:YK@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hiuwingg@Threads、好酒好蔡、shutterstock
食物中毒|生醃海鮮疑藏諾如病毒,10人屙嘔4人入院,餐廳:事主散播謠言、敲詐勒索!
三分之二人屙嘔,疑生醃海鮮釀禍
事件中的女新人近日在社交平台Threads透露,上月3日與家人一行15人到中環高級餐館「好酒好蔡」舉行午宴,共消費三萬多元。詎料不久後就有10人食物中毒,出現上吐下瀉等病徵。女新人的祖父母及母親更曾上吐下瀉至脫水而急需入院治療,而醫院亦在他們的糞便樣本中驗出含有諾如病毒。
事主指,丈夫的家人來自澳門及珠海,雙方家人僅在香港一同到過「好酒好蔡」用膳,而後來同時食物中毒,推斷事件絕大機會是與「好酒好蔡」有關。其後女新人亦發現,有食物中毒病徵的10人都同樣進食了生醃沙白,懷疑就是事件的源頭。

政府部門介入,餐廳老闆急變臉
事主表示,餐廳方面本來態度良好,但衛生署確認事件涉及諾如病毒後,對方態度便180度大變,指控她聯合政府部門,連累餐廳被抽查,影響生意。但事主強調「從來都冇主動聯絡過任何政府部門」,而是因為醫院在其家人的糞便樣本中驗出諾如病毒,因此按規定需將事件上報至衛生署及食環署。
糾纏一段時間後,餐廳提出補償一萬元「心意」,但事主表示只希望餐廳「還俾我哋一個公道」,並承諾如因事件收取任何賠償,「我都會全數捐俾救助動物嘅慈善機構」。

餐廳大反擊,指控新人誹謗勒索
帖文引來餐廳老闆娘在「小紅書」反擊,表示餐廳積極配合調查,包括提交當日菜單、安排四名廚師停工四天,並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她補充指,生醃沙白是餐廳招牌菜,「透過科學的醃漬過程與殺菌處理,符合食環署食品安全規範」,認為可能因體質不同而出現不同反應,強調這樣並不代表食品有問題。
老闆娘又指,食環署調查後已發現事件與餐廳食品無直接關係,強調諾如病毒可通過接觸、空氣等多種途徑傳播,未必與生醃海鮮有關。她批評事主是希望利用網絡輿論施壓,企圖迫使自己屈服,「網上鋪天蓋地指責不斷,究竟這是維權,還是企圖利用輿論施壓,索取不合理補償?」
老闆娘強調,事件後餐廳經理已主動聯絡和關心事主,並已道歉,「整個餐廳都積極配合,就差下跪了」。她稱,餐廳願意承擔應有責任,但拒絕接受無根據的「認罪賠償」,直斥事主帖文「構成敲詐勒索及誹謗」,如不刪除就會報警。

諾如病毒來自生醃沙白?政府部門未正面回應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回覆媒體指,調查發現共有8人在「好酒好蔡」用膳後約9至57小時,出現腹痛、腹瀉和嘔吐等病徵,當中4人的糞便樣本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而他們曾共同進食潮州醃沙白,除此之外,潛伏期間並沒有其他共同暴露史。
食環署表示,得悉事件中有海產未有徹底煮熟,不過在「好酒好蔡」檢取的食物和環境樣本檢測結果均屬滿意。相關人員已指示有關處所暫停供應所有涉事食物,並徹底清潔和消毒。
生醃海鮮嚴重可致命,調味料無助殺菌
生醃海鮮屬潮汕名菜,惟未經煮熟的海鮮非常容易含有致病細菌及寄生蟲,以往本港已曾多次發生因生醃海鮮而導致食物中毒的案件。

食安中心強調,生蟹可能帶有細菌(例如霍亂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和寄生蟲(例如衞氏並殖吸蟲,又稱肺吸蟲)等不同的病原體。以酒、醋、豉油、蒜頭、辣椒等醃製生蟹都不能消滅這些微生物。只有徹底烹煮食物,才可避免這些病原體引致的疾病。
市民若進食了受污染的醃製生蟹,因應病原體的種類,有機會患不同的疾病和出現不同的病徵。例如霍亂弧菌可引致霍亂,從而引起嚴重腹瀉及嘔吐等症狀,並可導致脫水。若未能及時治療,霍亂可能會致命。另一方面,肺吸蟲可在體內遷移一段時間,常最終到達肺部並引致肺部疾病。肺吸蟲一旦入侵我們的腦部,可引起腦膜炎症狀。感染肺吸蟲後,症狀一般會在數周出現,其病情可持續多年。其他的病原體如副溶血性弧菌等,可引致食物中毒,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和發燒。

諾如病毒(Norovirus、Winter Vomiting Bug,NV),又稱為諾沃克病毒、諾羅病毒或膿融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的病毒,被認為是導致非細菌性腸胃炎爆發的主要致病原;亦是食物中毒的常見成因,通常與食用未經煮熟的貝殼類海產有關,或可透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接觸受污染的物件及經氣霧化的嘔吐物而傳播。
諾如病毒的傳染力很強,即使是少量的病毒約10-100顆粒已具傳染性,通常是一人感染後,連帶其他家人也會跟著病倒,在高風險人士中染病率更是超過50%。感染諾如病毒的症狀包括了噁心、嘔吐、腹瀉、輕微發燒及不適,大部分患者一般會在1至3天內症狀改善並自行痊癒。
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多樣,包括吸入患者嘔吐物或糞便中釋出的氣溶膠,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境,食用或飲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尤其是未經徹底煮熟的貝類海產品和蔬果。這些特性使得病毒在幼兒園、學校、養老院等集體場所極易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