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而痔瘡是都市人常見疾病,由於後者危險性不大而經常受到忽視。然而不少人常將痔瘡與大腸癌徵狀混淆,以致延誤就醫。大腸癌除了要從根本改善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外,要學會如何早期發現更是十分重要。
現年56歲的吳先生2年前大便習慣出現變化,並持續有出血現象,因初時徵狀與痔瘡相似,加上工作繁忙及「自覺好健康」,故未有正視問題,病情拖延1年後,一日他的腹部突然劇痛,經求醫後才知已患上第3期大腸癌,並已擴散至淋巴結。
到底便祕、大便出血,到底是痔瘡惹禍,還是大腸癌前兆,兩者間該如何分辨?
腸癌和痔瘡都會大便帶血,我們該便怎麼分辨?
雖然便血是大腸癌、痔瘡常見的共同症狀,但實際表現上仍有一定的差異。就以痔瘡會導致血便來說,主要是因為痔瘡是因肛門處靜脈血管過度腫脹、曲張所致;
而當排便不暢時,人體過度出力時,糞便會擠壓到腫脹的靜脈而造成出血發生。由於這類出血位置較靠近肛門口,因此症狀發生時,患者往往可以於擦拭的衛生紙,或是馬桶內看見較鮮紅的血色,且肛門多半會伴隨有些許疼痛感。
而腸癌患者因糞便在腸道停留較久,有足夠的時間可和腸道血液混合,所以糞便出血情形不如痔瘡這麼好辨識。
醫生呼籲年過50歲人士應盡早接受大腸癌篩查,並需注意飲食。而本港政府亦剛開始了大腸癌篩查計劃,為市民提供價錢相宜的檢查服務。第一輪已於8月6日開始,讓年齡介乎61至75歲,即出生於 1942 – 1957 年香港居民可加入計劃接受大腸癌篩查,計劃將會覆蓋至 50歲人士,希望有助及早找出較高風險患病的人士,及早醫治。
更多計劃詳情可點閱:【健康檢查】大腸癌篩查計劃於8月6日開始推行,可接受篩查年齡擴展至50至75歲。
大腸癌篩查計劃之官方網頁:衛生署
Sourc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HKACS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