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是人類出生後首先接受和追尋的味道,也是自古以來最天然的獎賞,一旦嘗到甜頭,大腦就會有反應,這項本能反應,會讓嘗到甜食時感到幸福快樂。不過有研究指出,糖對大腦的影響和毒品類似,團隊餵老鼠大量甜食時,老鼠越快樂;停止後就會出現痛苦、煩躁不安,這些反應與毒品上癮者類似。實驗停止一段時間後,當老鼠再接觸到糖時,大腦會產生異常強烈的訊息,而且腦對糖的刺激越來越不敏感,如果想要得到相同的興奮效果,就必須吃更多糖。
為何會出現糖上癮?
人們吸入過多的鹹味很快會出現「厭惡訊號」,但吃甜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知不覺吃掉一整包朱古力或一整盒家庭裝雪糕。
因為一旦有了攝取「壞糖」的經驗,身體就會開始產生戒斷症狀的反應,出現輕微的情緒低落、焦慮、焦躁不安。剛開始生理上的戒斷症狀非常輕微且不易察覺,不會讓你感到不適,只會讓你不自覺地急於再次攝取。
再次攝取「壞糖」能暫時緩解戒斷症狀輕微的不適感,你可能會誤以為它讓你感到舒服且放鬆,但再次攝取「壞糖」其實只是讓你回到第一次攝取前的狀態,並不會變得更好。
為了減輕戒斷症狀,你持續攝取「壞糖」,但也只能暫時緩解,反而更加惡化糖上癮的問題,變成惡性循環。這種微妙的成癮機制,常常在你還沒意識到之前,大腦就被綁架了。尤其是糖上癮,跟其他的成癮過程不太一樣,糖分不像毒品一樣讓人有所警覺,一般人不覺得糖能有多大的危害,也不會特別注意自己吃進了多少糖,結果不知不覺中就上癮了。
雖然糖應否正式列為成癮物質這個說法依然有很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吸收過多糖份對身體其實有害。
何謂過量攝取糖份?
不可否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去吸收糖份,但如果過份嗜糖,卻對身體帶來影響。世衛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這項結論。WHO調查指出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並提出了「戒糖」的口號。長期吸食過多的糖會導致不同的疾病好像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世衛就在2016年提議,人們糖攝取量應少於每日總熱量的10%,而減至5%更能為身體帶來更多的健康益處。那即是多少?每天不應攝取20g 糖,也是相當不多於250毫升的含糖包裝飲料。
如何有效減少攝取糖份?
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少食物都含有糖份,所以想戒糖,絕不簡單。外國健康飲食網站IQuitSugar則有以下建議:
- 可盡量選擇新鮮食物,減少進食加工、經醃製的食物。
- 購買食物時,養成查看食物營養標籤的習慣,避免進食每100g中含有超過5g糖的食物。
- 如果真的想吃甜食,可選擇水果,天然糖份相對健康,亦可吸收水果本身的營養價值。但果汁營養纖維會流失,所以亦建議直接進食新鮮生果。
總括而言,一些甜飲、甜食,我們應該減少,甚至是避免進食。如想減少糖份吸收,一起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