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由2018年起推行「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讓正輪候換腎、各自家屬不脗合捐贈的兩個家庭進行交叉換腎。醫管局於今日(11月3日)舉行「腎臟配對捐贈計劃」記者會,宣布首次成功完成手術,總行政經理李立業醫生說,今次個案是本年6月成功配對,並於8月順利進行配對移植手術,兩名接受移植的病人,已經於9月中秋節前出院。
計劃的背景
根據醫管局在會上表示,自2014年起,每年成功由遺體及活體的腎臟移植少於80宗,為了增加腎病病人的生存機會,團隊在歐美地區引入了交叉換腎的技術,並在2018年的立法會三讀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修訂)條例草案》,開展了此項計劃。
配對池的條件
「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是由合資格的參與及受贈者參加腎臟配對捐贈計劃,根據團隊之一的郭少燕醫生表示,當家族成員願意捐贈,但因為血型、HLA抗體(human leukocyte antigen)不吻合等因素而導致無法進行換腎手術時,才能進入計劃的配對池中。在雙方簽署同意書並找到合適的配對家庭後,再經過醫學與心理評估,由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批核後,最後才安排手術。手術和一般的換腎手術大致相同,例如手術本身所需技術以及風險。而根據手術負責團隊之一的林耀宗醫生指,本次手術是四隊醫療團隊分兩組為四位病人,在有專人協調下,透過視像方式同時進行。
手術的挑戰
被問及手術的最大挑戰,林耀宗醫生指,是透過視像通訊,盡量確保兩邊的手術同時進行,以確保對兩個家庭的公平性。團隊又指,參考外國做法,為了確保兩邊家庭的保密與倫理理由,雙方都不會知道對方家庭的身份,入院登記、進入手術室時間亦要作出特別安排。團隊之一的徐學良醫生舉例,例如捐贈方都會被安排晚上7時入院,受贈方則在10時入院,然後再同時安排手術時間。
未來的目標
醫管局表示,市民可以經醫院轉介和自願參加配對捐贈計劃,電腦系統每3個月會進行一次配對,若條件符合,經評估及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批核後,醫院會安排兩組捐贈手術同時進行。醫管局亦呼籲病人和家屬參與,團隊希望這個計劃可以「多給病人一個機會重獲新生」,為末期腎衰竭病人多一個治療病症的方法。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