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優秀的女兒,因遭遇挫折而選擇結束生命,作為父親,面對女兒的離去,是如何重新振作?
67歲的李光興育有3名女兒,排行第二的李菁,年幼時因病而聽覺受損,需戴上助聽器及接受語言訓練。李光興形容,李菁天資聰穎,配戴助聽器後,能像正常人一樣說話和聆聽。
李光興對女兒期望甚高,一直用心教導她。在她小學時,任職酒樓的李光興,雖然工作繁忙,但依然堅持每天跟女兒複習功課,確保她完全理解。李菁不負父親所望,會考以2A3B的25分成績,打破歷屆聽障考生的最高分紀錄,引起傳媒廣泛報道,更被封為「再生鬥士」。
但驕人的成績,卻沒有使李菁的前途一帆風順。在嶺南大學畢業後,她只能找到文員工作。工作一年後決定辭工,但寄出200多封求職信全無回音,令她受深打擊,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情緒陷入低谷。其後,中文大學邀請她兼職從事研究及協助弱聽小孩,但此前長達3年的失業歲月,已令李菁漸感絕望。
2008年3月,年僅26歲李菁選擇輕生,事件轟動社會一時。李光興從警方得悉噩耗時,激動得搥胸頓足,嚎啕大哭起來。
「自己出身窮,從來覺得沒有困難克服不了,這個女兒,摧毀了我的意志。」「我不相信自己家族會有人自殺,以前在內地很艱苦,每個人想著生存,赤腳割傷也不懂痛,來到香港,自由社會,大學生,父母疼愛,怎麼可能?」李菁一躍而下的決定,也令李光興跌到谷底。
事情發生後,李光興翻看李菁的網誌,才發現原來女兒一直都是不開心。女兒遺書的一句,「對於非常疼惜我的父親,我的心情卻是強烈的恐懼、不安與憎恨。」從那時起,李光興就開始怪責自己,覺得以前對女兒太高要求,為她添加了壓力,自己亦毫不了解她。
為抒發鬱悶的心情,他開始在女兒生前的網誌撰寫日記,記載家庭日常瑣事,以及寫給李菁的信。10年以來,李光興總共寫給李菁一千六百多封家書,內容描述著曾經兩人的經歷、現在家庭的事,以及最重要的:自己有多麼想念她。
但李光興並沒有因此而振作起來,反而每天飽受自責、悲痛、思念的煎熬,幾乎與李菁走上同一命運。「那一天我已經打開窗,打算跳下去,但隨即想到我還有兩個女兒和已屆90歲的母親,如果我走了,家人要承受多次打擊,會更傷心。」李光興這樣說。
幸好李光興最終向社工求助,以及求診精神科醫生,那時的他被診斷出重度抑鬱症,他開始了解女兒當時的心情,發現很多事情單靠意志是無法克服。
李光興鼓起勇氣活下來,融合自己和女兒的生命,為李菁完成未做的事。李光興先後以女兒的名義於嶺南大學及中文大學成立「李菁紀念基金」及「李菁傷健共融基金」,幫助校內傷殘同學和香港有需要的聽障人士。他亦與大女兒及李菁生前好友邵日贊創辦「龍耳社」,為聽障人士爭取權益和解決就業困難。
Source by 李光興網誌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