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公布本港最新吸煙情況,上年習慣每日吸煙人士的比例為10%,創35年以來新低,平均每日吸12.4支煙。惟吸食加熱煙及電子煙情況有上升趨勢,其中不少小學生亦曾表示吸食電子煙。
電子煙的原理
電子煙一般由鋰電池、霧化器與煙彈三部分組成,通過加熱溶液傳送氣霧供使用者吸用。電子煙的主要成分,除了尼古丁(如有),包括丙二醇,可能還有甘油和添味劑,而一個煙彈
霧化器跟煙膽一樣,均有使用壽命限制。電子煙所用的液體及其釋放物還含有其他化學物質,其中一些化學物質被視為有毒物質。
電子煙對身體有何影響?
美國紐約大學研究發現,電子煙會損害DNA,減少老鼠、人類的肺、心臟及膀胱細胞的修復力。
實驗讓一群小鼠暴露在尼古丁電子煙霧(10毫克/毫升,3小時/天,5天/週)中12週,劑量和持續時間相當於人類吸電子煙10年。
醫學系教授湯猛雄說,12週後,老鼠全部存活且外觀狀態都很好,沒什麼問題,毛髮如昔、體重也沒有減輕。但是解剖老鼠後發現,老鼠的肺、心臟、膀胱都產生DNA損害,且細胞修復能力下降;實驗結果跟以人類的膀胱表皮細胞接觸尼古丁是一樣的結果,亦即電子煙中的尼古丁可能導致肺癌、膀胱癌及心臟病。
電子煙的安全性
大部份電子煙的包裝均沒有列明詳細成份,只著重標榜不同味道,並配以「不會上癮」、「幫助戒煙」、「已獲認證」及「環保」等字眼誤導消費者有關電子煙的安全性,吸引青少年使用。
然而世衞表示目前沒有足夠證據斷定電子煙有助吸煙者戒煙,為保障公眾的健康,需要在全球對其加以管制,以及約束電子煙的廣告、推銷和贊助活動,確保不以青少年和不吸煙者為銷售目標。
現時全球已有13個國家全面禁止電子煙,當中包括新加坡、泰國、巴西等,可見此乃國際趨勢。電子煙將化學物質在高溫下加熱及汽化後有可能產生其他有害物質和致癌物,因此電子煙的危害不容低估。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