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了解兩款哮喘藥物,患者切勿自行斷藥以避副作用。

專科資訊 - 胸肺科

13,202

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很容易引發哮喘患者發病,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當呼吸道發炎時,會出現腫脹、泛紅和黏液分泌等現象,阻礙呼吸順暢,造成咳嗽、胸悶、發出咻咻的喘鳴聲,甚至呼吸困難。

治療哮喘的藥物可簡單分為「控制型藥物」和「緩解型藥物」兩大類,大部分的哮喘患者,兩類皆須使用。但是兩種藥的適用時機、使用頻率、能否停用,都必須遵循醫生指示,千萬不可擅自停藥,或者任意亂用。

早前有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家長普遍對醫生處方類固醇有恐懼,哮喘會以問卷訪問了過百名家長,45%育有哮喘子女家長承認因憂慮副作用,抗拒醫生處方含類固醇的哮喘藥,逾三成家長更自行為子女停藥。有家長直認因身受濕疹困擾,使用過類固醇藥膏後產生恐懼,故抗拒讓患哮喘兒子服用藥物,險令兒子的病情失控。

Photo from Google

一、快速紓緩藥物:這種藥物在哮喘病發時,有需要用以快速和短期紓緩徵狀。快速紓緩藥物的種類包括:

  • 短效乙類促效劑: 這種藥物屬速效吸入性支氣管舒張藥物,可在哮喘病發後數分鐘內,快速紓緩徵狀。可使用便攜式手持吸入器或霧化器吸入短效乙類促效劑。例子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 抗毒蕈碱藥: 吸入性抗毒蕈碱藥藥效迅速,一如其他支氣管舒張藥物,可即時舒張呼吸道,令呼吸暢順。例子有異丙托溴銨和噻托溴銨。

  • 肝癌治療新突破丨中大研新療法治晚期肝癌!配合標靶藥/電療可延長至少1年壽命

  • 全身性皮質類固醇: 全身性皮質類固醇(即口服和靜脈注射途徑)紓緩由嚴重哮喘引起的呼吸道炎症。但是,由於長期使用這種藥物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全身性途徑給藥只適用於短期治療嚴重哮喘徵狀。例子有潑尼松和甲潑尼松。

  • 黃嘌呤靜脈注射: 這種藥物放鬆平滑肌和紓緩支氣管痙攣,並可用於治療嚴重哮喘病發。例子有氨茶鹼。
Photo from Google

二、長期控制哮喘藥物: 這種藥物可減少呼吸道發炎次數,並預防哮喘復發。

  • 吸入性皮質類固醇: 這種藥物是最有效的預防性藥物。但你可能需使用這種藥物數日至數星期,以達到至最大的效益。例子有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

  • 長效乙類促效劑: 這種吸入性藥物可舒張呼吸道。一些研究顯示,這種藥物可能會增加嚴重哮喘病發的風險,除非該些藥物配合吸入性皮質類固醇使用。例子有沙美特羅和福莫特羅。

  • 白三烯抑制劑: 這種藥物主要針對可引致哮喘的其中一種炎性物質,在運動前、接觸致敏物或冷空氣前服用,可提供保護預防支氣管收縮。白三烯抑制劑的例子包括孟魯司特和扎魯司特。

  • 黃嘌呤: 除了放鬆支氣管肌肉和紓緩支氣管痙攣外,這種藥物有刺激呼吸和具有消炎作用。例子有茶鹼。
Photo from Google

想要穩定控制氣喘症狀,最常使用的藥物就是「吸入性類固醇」。然而許多患者將「吸入性類固醇」和「口服類固醇」搞混,誤以為長期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會帶來副作用。

其實,哮喘患者平時控制症狀所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大多數直接作用於肺部呼吸道,不經消化道吸收和血液循環,而且副作用較低,普遍為:嘴巴乾澀、聲音沙啞、嘴巴或喉嚨有潰瘍或白斑。所以不至於發生像「口服類固醇」隨著血液遍及全身,進而引發全身性副作用的問題。

​除此之外,吸入性類固醇在劑量上遠比口服劑型低很多,吸入性類固醇劑量 100μg 約相當於一顆口服類固醇的 1/50,在一般中低劑量之下,並不常造成體重增加、高血壓、面皰、胃潰瘍等副作用。

Photo from Google

所以哮喘患者切忽自行停藥或減藥,後果可能相當危險。萬一碰上天氣變化、接觸過敏原或是感冒,很容易誘使氣喘急性發作,甚至演變為呼吸衰竭,必須插管治療。

長期穩定使用吸入型類固醇,才能以最低劑量有效控制症狀;只要配合醫囑治療,不必擔心劑量愈來愈重,或是出現抗藥性的問題;即使對於孕婦而言,也是相當安全的氣喘控制方法。哮喘患者應該聽從醫生指示安心用藥,千萬別被錯誤觀念影響治療!

Source: 衛生署 醫管局 NEJM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更多健康資訊:

【認識病症】人人都可能出現過度換氣症候群:一種心理觸發生理不適的病症。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