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麻省大學醫學院UMass Medical School和中國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一種夜視眼藥水,能讓哺乳類動物於晚上看到平常看不到的紅外線。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最初用上白老鼠進行測試,但同樣的原則在理論上應該適用於所有哺乳動物,或許人類日後都可以擁有超級英雄般的夜視能力。
人類原本的視覺範圍
人類視覺僅覆蓋相對較小部分的電磁波譜。雖然我們的眼睛可以處理大約低至400納米的波長,並且高達約700納米,但在某些情況中,我們仍然會失去某些光譜範圍,即未能看到東西。麻省大學醫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則對更長的波長光譜感到興趣,所以對其開始進行研究,看看眼晴可否突破極限,看到平常看不見的東西。
研究人員製造出一種納米天線溶液nanoantennae,當應用於眼睛時,可以讓實驗用白老鼠可以看到紅外線。該溶液含有「凝集素蛋白偶聯的納米顆粒」Lectin Protein Conjugated Nanoparticle,將納米天線引導至小鼠視網膜感光細胞的右側部分,然後將其固定在適當位置。這舉動改變了近紅外(NIR)光,它被轉換成可見的綠光,經過視網膜後,讓大腦能夠意識到看到了光。
「我們相信這項研究是生物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研究負責人Gang Han指。 「這項研究指出了哺乳動物的獨特近紅外視覺能力,亦因其高轉化潛力,為其後很多不同的應用打好了根基。」
是次研究發表於醫學雜誌Cell。對小鼠的許多測試表明它們也獲得了NIR圖案視覺(即牠們能於夜間看到圖案),並且圖案可以區分三角形,圓形和其他相對複雜的形狀。 「即使在日光條件下,經過處理的老鼠也能夠感知這些光線模式。」研究人員指出,「這表明納米粒子眼藥水能與日常視覺工作並存。」
顯然,距離一瓶可以立即進行夜視的眼藥水還有一段距離。儘管如此,是次研究仍有廣泛的啟發。例如,納米天線溶液nanoantennae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大腦如何理解視覺信號,或者為色盲提供新的治療方法。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ource :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