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自知】為何體感氣溫總與實際氣溫不一樣?深入了解「體感氣溫」。

健康生活

5,773

大家或許常會疑惑寒流來襲時,天氣報告顯示的氣溫並不算低,但身體實際的感受卻比實際的氣溫數字寒冷得多,9℃為什麼感覺像3℃呢?去到外地旅遊時,即使與香港是同樣的氣溫,感覺會截然不同?其實溫度可分為氣溫和體感氣溫兩種,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我們身體的感受?

Photo from Google

什麼是「體感氣溫」?為何氣溫與體感氣度總是不一樣?
顧名思義就是「反映人體對於氣溫的感受」。皮膚是人類身體抵禦寒流、忍耐酷熱的第一層防線,由於皮膚構造和感知相當敏銳,可以感受到空氣中的濕度、風速和日照程度。而氣溫通常是指溫度計所量測距地面1.25-2米間,通風良好且不受太陽直接照射影響之大氣溫度。所以氣溫和體感溫度並非絕對相等。

影響體感溫度的原因大致有四種,分別是濕度、風速、直接日照還有人體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簡稱BMR),不過直接日照和人體基礎代謝率是因人、因地而異,比較難計算,所以關鍵還是在於濕度與風速。

Photo from Google

簡單而言,寒流總會比實際氣溫更寒冷的主因是,人類的身體通過新陳代謝不斷產生熱量,維持體溫在37°C,當溫度較體溫低,身體熱量會散失,產生冷的感覺。在大風的情況下,人體的熱力會迅速帶離身體,加快皮膚散熱,令人感到特別冷,是謂「風寒效應」。

如遇上陰雨天,因水的導熱能力較空氣高,身體的熱量更易散失,寒冷感覺更明顯,感受到的溫度就會比儀器量度的實際氣溫低。

  • 消委會電動輪椅|電動輪椅收費差距極大,月租最貴2500元,有機構最多收1.2萬元按金!

  • 反觀在悶熱的日子,潮濕的空氣減慢了身體散熱的速度,體感氣溫就會比實際氣溫高。所以到過歐洲等外地旅遊的人可能覺得,雖然當地氣溫超過30°C,但感覺仍會比香港舒適。

    香港天文台會否同樣發佈體感氣溫?
    天文台網誌提到,量度因為大風導致體溫加快流失的體感溫度在10度甚至5度以下的氣溫才會準確及有明顯差異,而這也是美國加拿大發布體感溫度的標準。由於香港極少出現低過10度或5度的極寒天氣,體感溫度與實際溫度的差別不大,天文台擔心發布兩個相近的數據會令市民混淆,所以決定不發布體感溫度數據,而是通過內部數據發布寒冷天氣警告。

    另一方面,天文台將量度悶熱的體感氣溫轉變成「香港暑熱指數」,自2014年起在天文台網頁中發表,並且會參考這指數發出「炎熱天氣特別提示」及「酷熱天氣警告」。

    Source: 天文台 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