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衞生意識日增,越來越多人使用濕紙巾及搓手液清潔及消毒。然而濕紙巾不僅因不能分解而產生環保問題,有關產品或含致敏成分,容易導致皮膚敏感甚至皮膚炎,外國便有不少兒童因此感到不適,反映當中存在安全隱患。而保濕劑加劇皮膚吸收濕紙巾成分,嬰兒的皮膚比成人薄3成,有機會吸收到更多類雌激素或致癌物。
世界綠色組織前日(16日)就公布第10期正面清單,17款濕紙巾和搓手液全通過「三防測試」,包括生物測試、化學測試和成份篩查,可供消費者參考。
濕紙巾可引起什麼安全風險?
以濕紙巾的香料為例,美國環保組織EWG(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指出香料可能引致敏感、皮膚炎,甚至影響生殖系統,且有機會含有可能干擾內分泌的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尤其容易敏感人士要注意。
另常用於濕紙巾的保濕劑(Humectant)聚山梨醇酯(Polysorbate)、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鯨蠟硬脂醇聚醚-12(Ceteareth-12)及鯨蠟硬脂醇聚醚-20(Ceteareth-20)在製造過程有機會被副產品1,4-二噁烷(1,4-dioxane)污染,而1,4-二噁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及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列為可能人類致癌物,可導致肝臟、膽囊、皮膚、肺部等器官出現腫瘤。
世界綠色組織提醒,長遠而言,長期過量吸收雌激素,可能令女童性早熟、月經早到 ,增加日後患上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和乳癌等風險 ,影響男童日後的生殖功能 ,甚至出現不育。
選購酒精搓手液時要注意什麼?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建議使用酒精濃度 60 至 95% 的搓手液清潔,以確保有效殺菌,預防疾病及防止感染擴散。中心亦指出搓手液在雙手明顯變髒或油膩時效果不佳,故建議當沒有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時才使用搓手液。急症科專科醫生司徒敬豪提醒市民選購時,應留意產品標籤,選擇含乙醇的酒精搓手液產品,而避用含異丙醇的產品,因後者相對較難揮發,殘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若皮膚表面有破損可進入真皮層,便容易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皮膚有傷口、容易過敏如主婦手的市民,應選擇刺激性較低的搓手液,以避免被當中的酒精成分刺激。
通過安全測試的濕紙巾
通過安全測試的酒精搓手液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