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27日)正與醫院管理局跟進首宗於本港檢測到的耳念珠菌個案,涉及一名曾到訪瑞士的病人,並提醒市民正確使用抗菌素和保持個人衞生以預防感染。
據衛生署資料指出,該名48歲男病患於5月19日因肺栓塞,入住瑪嘉烈醫院深切治療部。病人於6月中抽取的氣管內膜分泌樣本檢測到耳念珠菌,結果其後經衞生防護中心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化驗證實。他現時情況穩定,於瑪嘉烈醫院接受隔離。醫院仍在進行接觸者追蹤的工作。
醫院則指,根據既定指引,對病患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而感染控制組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與有關部門及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商討,並加強執行各項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徹底清潔及消毒相關病房、加強病人及環境篩查、及嚴格執行接觸傳播防護措施,加強員工及病人手部衞生。
什麼是耳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的真菌,尤其在濕和暖的環境。在人體,念珠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的真菌,但偶然會引致感染,尤其對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士。
至於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抗藥性一般比其他念珠菌較高,最早在2009年出現確診個案,它主要令免疫系統較弱者受感染,病徵包括發燒、疼病、疲倦等,嚴重可致命。耳念珠菌能在皮膚及物件表面長期存活,難以被常用消毒劑殺滅。美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逾90%耳念珠菌最少對一種抗真菌藥有抗藥性,逾三分之一對兩種或以上藥物有抗藥性,近半感染者90天內身亡。
用作治療耳念珠菌感染的藥物組別,基本上與現時普遍用作治療嚴重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藥無異,這些藥物都已在港註冊並在本地市場銷售。然而,耳念珠菌對不少這類藥物具有抗藥性,故對治療方案構成限制及影響成效。
自2016年起,耳念珠菌在不少海外地區包括北美、歐洲及其他區域越趨流行,醫療機構亦出現與耳念珠菌有關的爆發個案。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強調,正確使用抗菌素和保持個人尤其是手部的衞生,對防止耳念珠菌出現和交叉感染至為重要。
Source: 衞生防護中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