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腰痠背痛、感覺到筋膜沾黏,怎麼按摩都不會好?當你慣性提骨盆前傾、低頭駝背、烏龜頸,這很有可能與扁平足有很大的關係。所謂「扁平足」就是腳板扁平、走路姿勢怪、腳容易疲倦,鞋的內側較快磨損,腳中央沒有凹陷痕跡而是平坦一片,手指幾乎無法插入腳底。許多人知道兒童會有扁平足的問題,但事實上,扁平足並不只有先天性的成因,還有後天性的問題,所以成人扁平足的比例也並不低。
為何後天也會出現扁平足?
一直以來,腳掌是藉由「橫弓」、「外側縱弓」、「內側縱弓」,與「後脛骨肌腱」,才得以小小的面積撐起龐大的身軀。不過講到退化,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不外乎關節、軟骨,卻很少有人會想到肌腱其實也會退化!而後天性扁平足最主要的病因就在於「後脛肌弓功能不良」,也就是因為後脛肌腱退化所造成的足弓塌陷。
在此必須強調不是「後天性扁平足」就沒有先天的問題,後脛肌腱的退化,跟拇指外翻相類似,除非受傷,否則通常都是因為先天就有某些扁平足的傾向,但因為未能察覺或不在意,沒能積極治療,然後隨著時間成等比級數惡化導致。
而研究發現,現代人扁平足的機率真的大於過往很多,因為現代人行走的大多是平地,或是自小已穿上包覆良好的鞋子來行走,少了草地、泥地的阻礙,讓腳底的肌肉減少出力收縮的機會,足弓肌肉退化。所以父母不應急忙為剛學爬、學走路的孩子穿鞋子,除了阻礙足弓的發育,亦減慢孩子學走路的步伐。嬰幼兒不穿鞋子走路,這樣可給腳底帶來所需要的刺激,並讓他們感受地面的觸感,有助足弓正常的發育。
成人如果每天都有走路運動的話,正常來說至少要到80歲,下半身肌肉才會退化到足弓可能塌陷的程度,但是現代人交通工具發達,也使得扁平足人口增長得更快。
另外,走路姿勢如果不正確會容易造成大腿內側內轉肌及小腿肚肌肉鬆弛,如此一來就會加重腳掌跟膝關節的負擔,不但容易造成膝關節炎也會同時壓低足弓。大腿肚的肌肉也會因為緊繃而拉扯骨盆後傾,這會使得我們站立時重心放在腳跟,腳趾自然浮起不貼地,足弓也就無法正確避震。
而成人扁平足尤其好發在中、老年婦女身上,這可能是因為婦女常有中年發胖的現象,而且女性先天上肌腱、關節、韌帶、肌肉等器官的結構都比男性小,以致一旦開始發胖,肌腱、韌帶承受的壓力相對就較男性更大,久而久之,腳弓也不得不向您說:「我累了!」所以發生成人扁平足的相對比率就比男性高。
由於扁平足缺乏天然的避震器,不但妨礙正常的走路姿勢,走不久也跑不快外,將來可能有膝痛、拇指外翻、舟狀骨突出、足底筋膜炎及小腿肌肉疲勞等困擾,嚴重可能影響其他身體部位,如膝蓋、骨盆、脊椎,將來也不適合穿帆布鞋、高跟鞋等。
一招自測自己是否有扁平足
費斯線( Feiss line)
將內踝下緣凸起❸到第一趾骨頭❶連成一線,若舟狀骨❷在❶∼ ❸連線之下,則為扁平足。
如何矯正扁平足?
其實扁平足不一定需要矯正。許多人還是健健康康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扁平足。每個人筋膜、核心、體質狀況不同,耐受性、承受度也差很多。成年人需要矯正者為:出現扁平足造成的痠痛問題(肩頸痠痛、骨盆前傾的腰痛、足部疼痛、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需矯正。小朋友需要矯正者:扁平足合併內八足、步態不良、低張力、跟骨變形、脊椎側彎、骨盆歪斜,需矯正。
若單純只是後天因素,多屬於「非結構性或稱功能性」的扁平足,即站立時足弓受力便塌陷,坐下後足弓便恢復,矯正空間及機會較大,可透過以下運動,持之以恆來改善狀況:
1.彈跳性運動,如籃球、跳繩等。
2.腳尖站立的運動,試著墊腳走一小段路,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小腿緊繃,或配合拉筋運動伸展小腿肚。
3.腳趾頭抓毛巾,可在毛巾上壓重物增加難度,短短3分鐘就有鍛鍊效果,多練幾次,但每次時間不宜過長,避免肌肉過度疲乏而疼痛。
4.戶外活動,走在不平的接觸面,如草地、沙灘等,提供足底刺激。購鞋時,後跟要硬,避免足跟外翻,最好高度能超過足踝。
Source: Medical News Today WebMD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