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近年來慢慢有成為都市人通病的趨勢,雖然一般大眾對此病症的認識並不普遍,甚至也不盡正確,然而也許就是這樣的不普遍與不正確,創造了不少模糊空間,好像什麼問題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又或者自律神經失調什麼也不是,到底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在醫學領域中算是很標準的「疑難雜症」,它的症狀往往是綜合且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會頭痛和心悸,有的人容易腹瀉,有的人會有吞嚥障礙、心悸、胸悶,有的人會感覺胃部有灼熱感,合併緊張焦慮……狀況實在是千奇百怪,什麼可能性都有。簡單而言,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都是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雖然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潛能,但長期處於高壓力緊張的環境下,則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衡。
自律神經系統是人體的全自動操控中心,負責管束不需提醒、自動自發的生理運作,如心跳、血壓、脈搏等,且會受到感情、情緒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衝鋒陷陣,應付外來緊急狀態,如恐懼、壓力等,並刺激腎上腺分泌,比如心跳加快等,使身體主要系統活動力增加。
副交感神經正好相反,像個慢郎中,抑制心跳、血壓,使呼吸平緩,降低能量消耗,讓身體器官進行休養及修復。當身體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譬如說壓力大或連續熬夜時,會強迫刺激交感神經,使腎上腺素分泌旺盛。如此一來,不但精神無法集中、情緒變壞,影響範圍甚至遍布全身,如同一路敲響警鐘般,出現手腳冰冷、發麻、冒冷汗、肚子痛、舌頭麻苦、心悸等全身不舒服症狀。
因此自律神經失調與個性、體質也有密切關係。面對相同壓力事件,有人可以一笑置之,有人卻緊張到快要窒息。當外界壓力大於本身抗壓性,家屬親友的協助又不足,問題便出現了。研究發現,女性體內荷爾蒙濃度,也會影響自律神經運作。研究發現生理期前後、產後、更年期等,都是較容易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時期。
只要身體檢查沒有發現具體的病因(例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正常),都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所造成的。自律神經失調不僅僅是症狀,也是一種警訊,提醒你壓力、緊張已經超過身體所能負擔,更是許多潛藏疾病的徵兆。研究顯示,自律神經失調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死亡率息息相關。
如何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改變生活方式獲得緩解並康復,毋須吃藥看醫生。但是當緊張憂慮程度,嚴重影響到工作、生活或是人際關係時,可能需要尋求精神科或神經內科醫師幫助。目前一般治療方式,以安眠藥、抗焦慮藥及抗憂鬱藥物為主,通常需服藥兩個星期至一個月,情況好轉便可以停藥。
現代人的自律神經失調幾乎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因為生活步調快速而引起,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要「慢」!讓副交感神經興奮,達到讓我們放鬆的作用。此時可採用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的方式,透過均勻地吸氣、吐氣,對平衡自律神經是有幫助,同時也能減去過多的壓力。
執行的步驟簡單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練習,每次練習時間約10至15分鐘即可,如果剛吃飽飯不建議進行,因為會增加腹壓造成身體不適。
如何做腹式呼吸?
步驟1:盤腿坐在床上或是瑜伽墊上,將雙手置於肚臍前,中指輕輕接觸。
步驟2: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吸氣時將氣吸到丹田;吐氣時稍微有點用力的去吐,但不要太用力。
步驟3:進行時要注意放慢呼吸頻率,延長呼氣、吐氣時間。
除了透過腹式呼吸法外,根據美國一位神經系統的醫學專家研究顯示,透過做瑜伽能改善此症狀,甚至還能痊癒。然而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並不是疾病,但當身體長期處在不健康的狀態下,又輕易忽視這樣的狀態,很容易就會演變成疾病。然而自律神經失調的種種問題,希望能提醒大眾該好好檢視身心健康,解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根本問題,才能穩定自律神經的功能。
Source: Cleveland Clinic Int J Yoga Isr Med Assoc J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