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濕疹與蕁麻疹|屈綺文醫生

皮膚及性病科(醫生博客)

9,611

天氣開始轉冷而且十分乾燥,因此近日都有不少病人因為皮膚痕癢及紅疹而求診。經常有病人會問,究竟自己所患的是濕疹還是蕁麻疹呢? 我們今天就從病理、表徵、以及治療方法幾方面探討一下兩者的分別,希望可以解答到大家的疑惑。

病理

濕疹的成因,是由於皮膚屏障受損,加上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而引起的。造成皮膚屏障受損的原因,簡單可分為先天遺傳,或後天因素,如受到外間的刺激物損耗如:清潔劑、鹼性太強的洗手液、過度清洗皮膚等。皮膚屏障受損後,便會喪失鎖水的能力,令皮膚變得乾燥和粗糙,致敏原或其他刺激物便更容易滲入皮膚,引起皮膚發炎,造成濕疹的症狀;假若再加上自體免疫過度活躍,情況便更甚。

至於蕁麻疹,其成因是源於皮膚上的肥大細胞(mast cell)和嗜鹼性球(basophils) 受到刺激,因而釋出大量組織胺,致令局部血管擴張而形成浮腫。而刺激病發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藥物敏感、食物反應(如甲殻海鮮和堅果類食物屬高危)、蚊叮蟲咬、感染、皮膚受到物理性的刺激如冷、熱、運動、陽光、震動、按壓皮膚或抓皮膚等; 另外一些原因則和自體免疫疾病有關,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病等等。但實際上,絕大多部分蕁麻疹都是成因不明的。

表徵

濕疹的皮膚表面通常比較乾燥和粗糙,會發紅和出現屑狀皮疹,而且痕癢。急性發作時,會出現紅腫、滲液、水泡等。紅疹一般會維持數日至數周,假若沒有得到適切治療,或會維持更長時間;痊癒後,經常都有色素沉澱的問題。

蕁麻疹同樣都是非常痕癢,皮膚因為血管局部擴張而出現隆起紅疹、紅粒和斑塊,但皮膚表面一般都是滑滑的,而且症狀一般都會在廿四小時內消退,來去如風,不留痕跡。但嚴重的個案病人還是有機會出現眼腫,唇腫等血管性水腫的跡象,而這些在濕疹患者則比較少見。

  • 醫思直說丨從《白日之下》看真正的「老有所依」、林震醫生帶你了解老友記的「平安三寶」

  • 治療方法

    治療濕疹,有以下之原則 : 

    • 積極保濕

    潤膚霜能有效修復破損的皮膚、減少水份流失、吸引及鎖住水份。若能持續及貫徹使用潤膚霜,能有效舒緩症狀,減少復發的機會。

    • 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及損害

    減少用熱水沖洗或使用鹼性的用品,因這會破壞皮膚表層,令水份流失;室內空氣的濕度太乾或太濕都會刺激皮膚;宜穿棉質、通爽、鬆身的衣服,減少皮膚摩擦;指甲也應經常修剪,以免搔抓皮膚的時候造成傷害

    • 減少致敏原接觸

    儘量避免使用有香料及防腐劑成分的護膚及個人護理產品;所有新買的衣物及床單被鋪,都要徹底洗淨,以免殘留的化學物質,引起敏感;減少家居的致敏原,如:塵蟎、寵物、香煙等

    • 迅速及有效控制發炎

    先天或後天皮膚屏障受損引起皮膚發炎, 而皮膚發炎又會加深皮膚表層的損害,造成病情的惡性循環。因此, 適時及適當地使用消炎藥,如:類固醇藥膏、或非類固醇消炎藥膏等,不但能減低病徵,更能達致盡快修復皮膚的功效。所以病人切勿掉以輕心,延誤醫治而令治療困難。

    而對付慢性蕁麻疹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出病發誘因,加以避免;但由於很多時病因不能確定,故此,醫生會處方抗組織胺藥控制病情,病人需具恆心每天服用。新一代的抗組織胺藥物,其副作用如倦怠等都較傳統抗組織胺少,安全性亦高,可以增加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醫生一般會使用單一種抗組織胺,然後視乎病情的控制調節劑量;假若使用較高劑量的抗組織胺藥物後病情仍不受控,醫生就會考慮是否需要處方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如環孢素,生物制劑等。另外,蕁麻疹跟濕疹不同,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 或非類固醇消炎藥膏等, 對改善慢性蕁麻疹都是並無幫助的。

    雖然濕疹和蕁麻疹在成因,表徵及治療方法上都有明顯分別,但事實上,兩種情況還是有機會同時出現的!故此患者應儘早求醫,以對症下藥。

    Text by 屈綺文醫生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