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連續多日確診數字維持在雙位數。中大醫務中心公共衞生醫學專科醫生蔡曉陽接受Medical Inspire訪問時指,吸煙可引致多種疾病,而且疫情期間在街上吸煙風險較高,「決心」是戒煙最關鍵因素。
疫情期間吸煙染疫風險增加
政府早前公佈強制室內外公眾地方必須佩戴口罩,煙民在街頭拉低口罩抽煙也屬違法,因此政府呼籲市民借機戒煙。蔡醫生說在醫學角度上,吸煙始終會破壞呼吸系統,令人更易感染新冠肺炎。
「呼吸系統有一定免疫能力,一旦破壞系統,病毒就可以較易進入人體。」
她又表示吸煙要時常除低口罩,這樣除了會增加暴露在空氣中的機會外,若雙手不乾淨,觸摸到眼口鼻都會令染疫的風險增加。
吸煙可致3大類疾病
蔡醫生強調吸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大大增加煙民患上肺癌的風險。她指一般研究數字都反映「10個有肺癌的人士當中,9個有吸煙習慣」,當中特別是男性。而除了肺癌,吸煙亦會增加煙民患上不同癌症的風險。由於煙草中有多致癌物質,煙霧所接觸到的地方都有機會患上癌症的機會,例如口腔癌等等。
另外,她指血壓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近年有年輕化的跡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抽煙。 長期吸煙會令血管硬化,有機會加速這些慢性疾病惡化,令人「未老先衰」。雖然實際情況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的壽命會短起碼3年。
而另一個因吸煙而引致的常見疾病是肺氣腫。蔡醫生說煙草中的焦油會破壞肺部組織,令其彈性下降。同時又會增加支氣管的分泌物,令患上支氣管炎的機會上升。一旦患上此兩種疾病,患者十分容易出現不夠氧的問題,輕則易缺氧不能做運動,嚴重可以連行幾步路上廁所都會喘氣。
克服煙癮
問及有效的戒煙方法時,蔡醫生強調「最緊要有決心,有煙癮時找支援」。她說克服煙癮大致上可分生理和心理兩大方面。
在生理上有三種方法,最常用的是「分散注意力」。當煙癮起時,可以透過做運動、深呼吸、飲水等行為去分散注意,用自身意志力強忍煙癮。另一種普遍的戒煙方法是「尼古丁代替法」,市面上的戒煙貼、戒煙糖等等可以暫時紓緩煙癮所引起的不適。而「非尼古丁代替法」是用醫生處方的藥物協助戒煙,一般用於煙癮較大的人士身上。
而在心理方面,蔡醫生建議戒煙人士的家人和朋友要多給予支持和鼓勵,盡量不要去引誘他們。同時她亦指出,很多人之所以會吸煙是因為有心理壓力,戒煙人士可以嘗試找專業人士輔導和開解。她說本港在這方面的支援做得非常好,衞生署(1833 1183)和東華三院(2332 8977)都有提供免費熱線協助市民,如有需要可以致電查詢有關服務。
戒煙首兩個星期最關鍵
蔡醫生指長期吸煙者在剛開始戒煙的二至三個星期大多都會感到不習慣,如頭暈、不能集中精神等等。而因為吸煙會令人不想進食,所以在戒煙時常常會有口乾、容易肚餓、食量變大等等變化。她說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只要身體習慣了沒有尼古丁及其他化學物質就會慢慢適應。
而對於有傳聞指「電子煙比較健康」,以及「電子煙可以幫助戒煙」,蔡醫生指這純是謬誤,單純是商家的宣傳手法。現時並沒有證據顯示吸食電子煙會比傳統煙健康。
「電子煙油在通電和加熱後,會釋出氣霧,這些煙油中一樣有尼古丁會令人上癮,一樣會有很多致癌添加物。」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